一、踩破门槛的招聘
某国企要招聘员工360余人,报名时间7天。
报名期间,网络拥堵,网页无法进入。
截止报名时间,共收到5000+份报名表格;经筛选,符合招聘基本要求的共3000+份。
更离谱的是,坊间开始流传:一个职位要5万块钱才能搞定。而且此种论调甚嚣尘上,害得这个国企只好向他们的法律顾问(也就是我)求助,问问要怎么办。
都是诸如道路巡视员、机电养护人员这类一线业务人员啊,竟然也出现了堪比国考的盛况,竟然还因此有人造谣,真是不可理解。一时想不明白,害得我吃饭也忍不住想啊想。
忽然,想起了上周去同类同规模的一家国企出差,中午就在他们食堂吃了一餐。大块的牛肉、香甜的胡萝卜、新鲜的西兰花、幼滑的粉条、水灵灵的大白菜、劲道的肉丝、爽口清脆的泡菜、还有不限量续碗的米饭,哦对,还有这被我捞光了海带和冬瓜只剩排骨的汤,这一顿,才七块钱,是的你没看错,只有七块钱。
哎呀,原来是冲着这巨划算的饭菜去的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182/6c7ea7c0116ef9d9.jpeg)
二、穷到没朋友的贷款
某国企运营管理着某种根据法律规定他们不明确享有所有权的基础设施。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只是管家,不能动这份产业。
结果,人家愣是费尽心机要把这资产拿来做贷款。
咋玩的呢?叫售后回租:先把这基础设施卖给一家被审计署点名批评进行了这种违规操作的企业,企业给他们几十亿,然后他们再每年给企业几个亿的租金,租金总额一定是远高于卖价的,租期届满他们再用一百块把基础设施买回来。
这种风险巨大的勾当他们也敢干,唉,而且,这都是第二次了,我只有一个感觉:
你们是穷疯了吧……
三、比借钱的还穷的债主
某企业,跟当地(你懂“当地”意思的,不多说)合作建设了某大桥,三年前签协议说好了当地要付两个亿。
结果,现在活儿干了85%,人家只给了500万。为了把大桥建好,这企业自己去银行贷了2.2亿,现在一边讨债一边还利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