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限晚景小李杜——杜牧诗读后

无限晚景小李杜——杜牧诗读后

作者: 树之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2:24 被阅读0次

    且留心,历史就在脚下。

    有唐一代,是中国诗歌最繁华的时期。晚唐的诗人在日渐靡靡的世风下,慨叹、挣扎。幽暗的角落,苔渐生,霜已冷。黑暗的夜色弥漫,天空中仅有几颗寥落星辰。

    大和二年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展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出身于宰相之家,志存高远,慢慢一腔报国为民之情,同时也理应仕途坦荡。岂知命运不定,杜牧一生未得心志,未展抱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他博览群书,知史论兵:历史在他手中拿起又放下;兵火硝烟,总在他心头。他亦遍访各地,或是骊山夕照、赤壁残垣、秦淮河畔。他的诗里见微知著,清丽俊爽,刘熙载亦称“雄姿英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宫是唐长安城东最大的一座离宫。华清宫作为一个游览胜地自西周始,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1年)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取“温泉毙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

    玄宗几乎每年十月出游华清宫,岁尽始回长安。《新唐书·玄宗纪》载有天宝八载“夏四月……幸华清宫”之事。可以想到,他与美人杨贵妃相携游乐,华清宫成了他们避暑或者御寒的好去处。杨贵妃非常喜欢吃荔枝,因而宫中常常会进贡荔枝以飨贵妃。在李肇的《唐国史补》上有“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今广东省一带)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据考证,唐代的荔枝多产于广东、海南或四川,成熟期也在三、四、五月份。那么在岁末或者盛夏的长安,能食得荔枝是非常稀有的事。而有圣旨、有冰镇、有快马加鞭,何愁妃子不开颜?

    杜牧的《过华清宫》是一首咏史诗,他呈现了华清宫、长安城、骊山的胜景,从荔枝切入想象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离宫生活,而这样气势恢宏、风光旖旎的行宫,这样美丽动人、婀娜多姿的倾城贵妃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传送加急讯息的驿道,马蹄响彻道路、灰尘漫天,却可能仅仅是“荔枝来了”。所以从更深入的角度看来,“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

    见微知著,诗人比照统治者的奢靡和普通民众,慨叹历史。

    《华清宫的盛衰》马正林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篇开头,诗人借一件古物起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断折的兵器被黄沙深深的掩埋,但是并没有完全销蚀,如果将它磨洗以下还可以认出它是前朝遗物。诗人在历史遗迹里发现了可能是赤壁之战留下的遗物,自觉物是人非之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如果当年东风不给予周瑜便利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锁住东吴二乔了。铜雀台是曹操所建的游乐之所,他把姬妾歌姬纳入其中,“春深”二字便是加深了这种意味。也就是说,诗人大胆地假设,赤壁大战上胜负双方的变换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硝烟弥漫的战场在他的笔下顿时生动形象起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读来韵味十足,将秦淮河夜晚的迷蒙展现在我们面前,烟雾中的水汽夹杂着一股寒意,月亮在高空被飘渺的云遮盖了些,光亮有些暗淡,“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坐着船在秦淮河上,夜深了,感觉天凉,到岸边的酒家喝些酒取取暖。诗人喝着酒看着叶色,耳边响起了“后庭花”的歌声,顿时感慨万千。这秦淮河岸边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耳边传来的靡靡之音竟是这晚唐国事衰微的写照,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但是诗人想到这些声色歌舞又是为谁而作,官僚贵族们以声色歌舞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腐朽,却从未想到国事隐忧,或者想到了却仍然买笑逐欢,不知未来会因为他们的腐朽可能会亡家亡国,诗人批评的正是这些不知家国命运的统治者。诗人是清醒的,他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担忧,如果没有对历史有深刻的反省,还会走上老路,就像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全诗景、意、情融为一体,用精炼的语言,含蓄同时深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限晚景小李杜——杜牧诗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z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