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得那个夏天,彻底离开了教室学习的日子,刚开始还真是有点解脱的开心和窃喜,终于拜拜了啃不动学不好的数英语,我们当时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物理化学课,心真是轻松了一阵子。后来,天天看着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们,莫名的失落又涌上心头,尽管学习不够好,还是不舍学习情结,只是,离开就永远离开了,再没有回头路,那时候的条件和环境,没有别的选择。家有干不完的农活,和总是欠着后来才能交齐的学费……
九零年代初,七零后的我们成了全国打工潮人数最多的打工大军,家乡的朋友和同学们都南下深圳的最多,而我和那个家里相亲的人儿踏上了开往北方城市沈阳的火车,踏出社会的第一步,有点憧憬,还有点忐忑不安,现实的社会真和书本里说的一样吗?
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极少坐车,偶尔去次城里,晕车晕的要命,离家几千里地的旅程,客车轮船火车样样不可少,因为当时的交通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辗转多次才能到达目的地。无法表达头一次坐轮船又坐火车新鲜和好奇,没见过市面的山里人的表现在我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几天几夜的车船颠簸,到达终点站的时候,下了车站在原地,头晕的分不清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在天旋地转,耳旁嘈杂的汽车声和人语声传进耳膜,证实自己二两气息还在,我还活着。三天两宿的奔波,人整整瘦了八斤。到如今,舟车劳顿都是我最恐惧的,而又无法改变,有亲人健在的故乡,是年年回家的恋想……
热情的朋友在饭店为我们接风,那时最具特色的东北菜品就是锅包肉了,酸酸甜甜很受老少欢迎,鲜族冷面也是夏天人们的最爱,八王寺汽水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来自川府之国的我,刚开始对这一切都享受不了,一顿饭下来,就一瓶汽水饱了肚,明明饿的难受,却又被汽水撑涨了肚,朋友调侃,真是山石板下城啊,白瞎这些美味啦!
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这个城市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拼搏奋斗,在这里成了家,生了娃,以前那些习惯的不习惯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习惯了,入乡随俗是最起码的生存之道吧?你说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