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像蚕蛹一样,只是我们用来茧缚自己的是显示器,光怪陆离的投影把我们的眼球折腾的应接不暇,以至于对有些热闹只是因为低头啃了一口西瓜就不知其所以然了,但好奇心旺盛的我们绝不会甘心就这么闭目养神,于是屁颠的跟着各路大牛纷纷钻入套路。
讲真,第一眼看到微信的登陆界面时,我大脑中浮现的场景是另一种样子,月野兔挥舞变身直冲云霄俯视着地球,然后挥动手臂直指屏幕外的我,如果你不开口说话我就代表月亮消灭你,多么合乎商业套路的开场,如同家族前辈里左顾右盼的小企鹅一样。
但是当周边的人告诉我说那个孤单的背影叫张小龙,一个业界大牛被冠以微信之父的称号时,我隐隐觉得微信这货不是老少通吃的闲聊工具,这是要打磨成年人行走江湖的标配,果不其然的是,先生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完全的一语中的,电商消费的主力人群都纷纷的加入了微信的阵营,有人就有消费,有人的地方古代叫集市现代叫商场,新时代叫IP和流量,谁掌管了人多的地方谁就是所处时代的巨商。
话到此时,我们也能想起那个一直在为把控IP和流量努力的支付宝,在他的内心或许也有这样的一种隐忧,消费的方式会变甚至可以说支付的方式也会变,唯独不变的是消费的主体人,商业争夺的核心还是人的争夺,这或许就是在社交领域一度跑偏成‘支付鸨’越挫越勇的根本动力源泉。
太智慧的人总是容易被精明的发现带偏话题,先生说回正题这被炒的焦香四溢的小程序是个什么鬼,仙逝的赵丽蓉奶奶说,那其实就是APP,为什么叫小程序,这还要感谢另一位驾鹤的乔帮主强行赐了中文名字,本质就是运行在微信之上的有一定特定功能的程序组,这里的核心是微信之上。
我们都知道各种APP都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微信也是这样的一个APP,可是现在的微信为什么要把其他APP放到自己的内部运行,直白的说是为了更加垄断对人和流量的粘性控制,包装一下说用户需求就是微信的使命,这里的用户需求也就是两点手机空间有限和让桌面变的简单。
弄明白微信与小程序的集体面谋,也就明白了纷纷扰扰中,不开心的是那些功能简单存在同质化竞争对手的休闲APP可能会被微信斩落一地,不高兴的是操作系统尤其是封闭的操作系统,谁知道微信会不会手起刀落杀红眼后也对自己来一刀,而想骂却不好意思开口的是积极拓展社交工具的竞争者,心里默默的怼一句:老子已经追的这么辛苦,你丫还快马加一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