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丰沛资源库?
如果有,是什么,资质体现在哪里?
如果没有,你是否有意愿发展出这样的一个资源库?打算在哪方面着手?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易经开始...),都很向往,只是接触的太少也太浅了,在传统的思想体系中,更认同道家思想,当然认识也很肤浅,看过JT叔叔的《庄子心得》,佩服金庸的是在他笔下,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宝库,经史书画琴棋诗茶,无不涉猎。最近买了王力的《古代汉语》,正在看《三言两拍》,打算先从古诗词和涉及生活美学类的古书如遵生八笺入手,找找感觉,先丰富一下词藻,锤炼一下语言的质感。
b.对心理学也挺感兴趣的,看过武志红的一篇文章,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读《追风筝的人》,盛赞小说情感的真实,如果没有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是不会有这种高度体认的,所以,文学即人学,有机会也会去接触的。
2. 思考一下自己平常关注的作者中,哪一位的写作有体式创新的价值,略作介绍和分析
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是我最喜爱的,创作道路同他的老师沈从文截然不同,几乎算是大器晚成,到了六十岁才独辟蹊径 ,在自己的小花园修篱种菊,文学的树木花草卓然丰茂。而老师沈丛文早在中年因时代的变革就弃文研究古玩和服装史去了,天才就此止步,高山仰止,其背后有历史的沉重感和无限的遗憾。而汪曾祺感觉更贴近一个普通人,他的才华是积累出来的,始终有着生之为人的欢喜,对尘世万物的热爱,能够不被时代所毁灭的,历经时光淬炼而炉火纯青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坚持。从早已被荒弃的文言文故纸堆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的小说,句短字简,寥寥数笔,意味殊深。“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类似随笔”。其神采自现,“是一位深得笔记之妙的小说家”(张大春言)。还有一个特点是他同时也是位画家,他有的文字读之像一幅美妙的中国水墨画,江南水乡的氤氲清丽自然浮现出来。他的小说很适合用连环画表现出来,最早也是通过大棹纪事的连环画册知道汪的。不起眼的小人物,市井生活,被他用如齐白石画一颗白菜或几只虾这般的匠心描绘出来,这样的文字,让人感觉当下的泰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