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曾经或者现在仍是乡下人。乡下,是清新空气、泥土芬芳的自然野趣;乡下,是我们的来源,我们的根。
《回乡下》这部图画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写了她跟着父母回乡下的故事。在颠簸的道路上担惊受怕,在田边、路边采摘美丽的野花,在乡间逗狗追鹅看猪,当然,更重要的, 似乎是与家人——堂哥、堂姐们的相聚。
作品巧妙地设置悬念,直到最后所有人一起上山我们才知道,这一切的目的其实是——给爷爷奶奶扫墓。当然了,有经验的读者从细节中其实早能看出端倪,从一开始的“那年春天”,到堂姐说“可不能吃”,以及从村子里走向村外等都是暗示和线索。
扫墓是故事最核心的内容,在很多人眼里,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沉重、严肃的话题,但作品却着眼于一个小女孩的眼睛与心灵,从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开,有固化的仪式,更有温暖的细节和充满情感的生活。
作品让我们看到扫墓这一习俗对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为爷爷奶奶扫墓,让分隔各地的几个小家庭聚在一起,是家人情感的桥梁,是让家族凝聚的力量;为爷爷奶奶扫墓,让家人有机会谈起逝去的老人。
梅子酒、桂花糕,是祭品,但更多的是儿孙们对爷爷奶奶深切的怀念;为爷爷奶奶扫墓,还是一种传承,小小的主人公被家人行动中展现出的珍视与深切的惦念感染,最终为爷爷奶奶亲手编制了美丽的花环。
作品巧妙地用“礼物”串起女孩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懵懂,到见到乡下新鲜事物、见到亲人的欣喜雀跃,再到看见二伯母、大伯母、小姑准备的礼品,听见大人聊起爷爷奶奶的事情,慢慢地升起为爷爷奶奶做礼物的念头,并最终付之行动。
是的,与其说扫墓是为了亡者,不如说是为了生者——这就是《回乡下》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启示——所有曾在这一习俗、仪式中浸染过的人,可能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年复一年, 一次又一次,随着这一习俗、仪式,某个人的形象并未随着时光淡去,变成一个符号,反而愈加清晰;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一到那些日子,那个人就会一下子占据我们的思绪,在纷繁芜杂中我们永远为那一个人留存着一个独属于他的角落。
这是国内原创图画书中较少的图文为同一作者的作品,图文配合共同讲述故事的特质非常鲜明,画面中还有诸多可细读 的细节——比如前后环衬、封底,还有故事里那只小狗,树上的两只小鸟。
作品图画风格独特,造型稚拙,用色细腻又大胆,明度极高的黄色、红色、蓝色、绿色,让画面充满明媚的气息,穿插着黑白灰的深色调,这多么契合作品传递出来的气息呀,扫墓——并不全然指向死亡,指向沉重,而是牵涉着情感,关联着我们的根。
每个人也许都需要这样的仪式,它可以承载我们的思念,让我们记住亲人带给我们的美好,让家人的爱在心中,永存并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