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成人,为何总跟一个孩子发生碰撞?
上班路上,迎面撞上乱跑的孩子,他手上正在融化的冰淇淋已经铺满了你新买的衬衫;
或者被小孩莫名其妙地踩上一脚拍上两下;
无故被小孩恶作剧叫“臭阿姨”、“坏叔叔”的名号
······
一个熊孩子就能毁了你的一天。
大人们最怕遇到这样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
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打,每天被气个半死。遇到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找别人孩子家长理论,永远只是得到一句:“孩子还小,你计较什么”。
家长们都在为如何教育好孩子而焦虑,在烦恼别人孩子破坏你好心情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变成这样。这时你要懂得,教育孩子应该防患于未然。
今天启鹅学堂教大家2招,帮助大家了解熊孩子+解决熊孩子。
什么是熊孩子
1不考虑他人感受
前阵子,一对中国夫妻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结果却是被遣返回国。一家三口在飞机上与一位华裔小哥起了争执,原因就是他们家的孩子一直用各种方式骚扰这位小哥。把他人当做“人肉沙包”打,吵吵闹闹,上蹿下跳等行为,都给小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的案例。
这个熊孩子在进行,如拍打、吵闹、推搡行为时,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人的正常休息。这样的孩子很常见,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玩闹,甚至是不管不顾地横冲直撞,都会给旁人带来困扰。家长们也是一筹莫展,管不住啊!
2行为没自制力
熊孩子在公共场合不顾及他人感受,行为没有约束和规范,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很多孩子喜欢破坏公物。比如破坏展览展品、随意拆开超市的商品等。
朋友的表弟,平时就特别调皮。每次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像到自己家一样,把鞋随便一蹬,就开始到处扑腾。
表弟的破坏力很大,到处踩踩跳跳,把沙发和主人的床当蹦床跳,甚至会翻箱倒柜找好玩的玩具。
每次翻到朋友新组装好的模型,他都会不经过主人同意就开始摆弄,经常会弄坏朋友花了好大心思组装的模型。对于这些早已让人反感的行为,孩子的大人不管,朋友也很无奈。
孩子缺乏自制力,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除了孩子本身的问题,家长也有很大责任。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像表弟这样的孩子他们通常会认为:破坏物品、旁若无人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是好玩的、刺激的。并且别人越是阻止,他们就越来劲。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嘛,还小,调皮捣蛋一点很正常”,一部分认为“现在孩子说也不听,打也没用,我已经管不住了”。这两种想法都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受控制。
如果你的孩子行为没有约束,有时自己做的事情会造成什么后果全然不在意,并且也不管他人的感受,他可能已经开始变“熊”,要赶紧预防,不要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给孩子立规矩
解决熊孩子办法Ⅰ
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
熊孩子的普遍特点就是活动量大。对于活动量大的孩子,因为自身的能量和精力比较强,所以他们的控制能力和规则意识相对薄弱一些。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这些弱点,他们以后在学习当中,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面对课业的压力,也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也会更有分寸。
活动量大的孩子,他们一般下手没轻重,容易在嬉闹中毁坏物品、打伤他人。自控力的培养也能帮助他们,避免陷入一些无谓的纷争或者打架等事件。
1和孩子协商约定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想要孩子提高自制力,要事先和孩子进行约定。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一定是“协商”,而不是“命令”,并且最好是由孩子自己提出的一些规则。
比如可以和孩子说“妈妈想要和你一起做一些约定,我们一起按照这个约定去完成一些事情,当然这些我们约定的规则完全可以由宝宝你自己来决定。这时候孩子会对制定规则这件事提起兴趣。
像是“我今天如果在公共场合没有大声吵闹,就可以多玩半个小时乐高玩具”。
或者“如果今天没有横冲直撞乱跑,妈妈就会奖励多看一小时的动画片”。
其实孩子都很单纯,往往你给他们作主的权力时,他们也不会提出很过分的要求。尊重规则的结果都是孩子自己想要实现的,所以他们实践起来会更有积极性。
每一个人对自己认可的事情,总会比较愿意去配合。
对于容易玩过头,疯起来很难收住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是爸爸妈妈不尊重孩子,自行规定所有的规则,那就不能称作为约定,而是胁迫。
如果我们总是胁迫孩子,孩子一定是会反抗的。有些孩子胆子小,敢怒不敢言,会把情绪压抑在心里,从其他地方来跟家长做对。
比如为了表示对爸爸妈妈命令的反抗,故意做事情很慢,拖拖拉拉。而有些比较刚烈的孩子,就直接耍无赖,开始吵闹。
这些都是因为家长过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没有尊重孩子造成的。所以说,我们在与孩子约定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能够完全让孩子自己来作主的话,那效果会更好。
2制定内容的违约责任
在和孩子的约定中除了“尊重孩子,进行协商”这个原则,还有约定时要清楚的涵盖“人物、时间、事情、违约责任”四个内容,缺一不可。
我们自己设想一下,说好大家一起出门玩,有人把行程擅自安排掉,没征得你的同意,请问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人一点也不尊重自己,玩起来也不会很开心。
如果能够,事先把行程安排都与你一起商量,平衡大家的需求,来定夺最终的行程,那我们就会感觉舒服许多,而且也会更主动积极的参与。
所以,在每一次玩耍或者参与其它活动之前,我们也同样的需要跟孩子来协商,做好约定,不能因为觉得麻烦就省略了。
接下来,关于“谁,什么时候,要参加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总共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不能遵守约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四个重要内容都是需要全部和孩子约定清楚的,一样也不能少。
有些家长图省事,常常出门前给孩子一个笼统的说法。
比如,“宝宝,今天晚上我们去外面吃饭,你要乖一点哦,不要乱吵”。这样的约定等于没约定,因为任何事情都没有说清楚,对于宝宝来说既不知道要和谁一起吃饭,也不知道究竟要吃多久。
“乖一点”这种家长天天挂在嘴边的话,更是没有约束力。那正确的应该怎样跟孩子来约定的呢?
我们家长可以这样做:
“宝宝,今天晚上我们要出去吃饭哦,一起吃饭的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赵叔叔和李阿姨,还有一个小哥哥,叫王鹏,只比你大1岁,你看这是他们的照片”妈妈说着拿出手机给孩子看照片。
“你看他们都很亲切呢,我相信你和王鹏小哥哥会玩得很开心的。而且今天我们会吃披萨,你喜欢的呀,对吗?”
“不要,我今天想要吃意大利面。”
“好的,没问题,妈妈可以帮你点意大利面。”
“好啊,好啊!”
“宝宝,今天吃饭的地方会有许多其他的客人,我们在餐厅的时候不能很大声的说话,这样会影响别人哦”
“那我应该怎么说话啊?”
“就是像你现在和妈妈说话的声音就可以了。”
“如果你很快吃完了,坐不住的话,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会带你和小哥哥出去逛一圈,让爸爸和赵叔叔谈点事情,好不好?”
“好啊,我一定吃的又快又好!”
“宝宝,真乖,今天吃饭可能会时间长一点,大概在8点半结束回家,你也可以多玩一会,好不好?”
“那吃完饭我大概能玩多久啊?”
“大概可以玩1个小时吧!”
“太好了,能玩一个小时”
“好了,宝宝,今天妈妈一共跟你约定了二件事哦,第一、吃饭的时候要控制你自己的声音,像平时一样说话;第二、吃完饭我们可以出去玩一个小时,到8点半要回家,宝宝都知道了吗?”
“嗯,知道了”
“那好如果,你违反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怎么办?”
“我不知道”
“这样,如果你违反了约定,那明天晚上我们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嗯,不好,我要看动画片!”
“妈妈答应宝宝的事情要做到,宝宝答应妈妈的事情,也同样要做到,对不对?”
“对!”
“那这样,明天晚上本来可以看2集动画片的,如果你违反了约定,我们就只能看一集了,好不好?”
“好吧~”
“那我们拉勾,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来!”
“嗯,我能做到!”
“那我们穿衣服,出发吧”。
像上面这样才是完整的和孩子之间的约定,这里有一些细节是需要家长们注意的,就是跟宝宝约定时一定要给出明确的示范,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概念。
这样不但我们在事先通过照片帮助宝宝认识了陌生人,做了一点的铺垫,而且把餐厅就餐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吃完饭玩耍的时间,和违约责任都和宝宝事情约定清楚了。
3约定的执行
和孩子制定好一些规则和“奖惩机制”后,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执行这个规则。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保证行为的规范,孩子才能有样学样,跟着家长一起去很好地去执行这个规则。
在约定的执行中,家长也应该适时对孩子进行提醒,可以事先铺垫,在事情开始前就提醒孩子,
“今天我们看电视只能看一小时哦,你昨天和妈妈约定好的”;
也可以在事情发生当中提醒孩子。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各种行为都是被规范着的,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长此以往,孩子自会懂得什么场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解决熊孩子办法Ⅱ
熊孩子从不考虑他人感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不会换位思考。
孩子的思想是单一简单的,有时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去做这件事,而不会去考虑做了这件事的结果。这非常不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思想的单一和情绪的饱满促使他们一定要去做这件事,孩子还小的时候情绪是非常饱满丰富的,他们经常会找到一些情绪的发泄口。
比如去打扰他人、去触碰他人,或者大声喊叫、乱跑、亦或者是破坏公物...
1拓展思维练习
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变通和多角度拓展思维能力。在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的针对同一件事情,让孩子多想几个解决方案,和孩子多讨论讨论同一件事情的可行的方案。
生活的许多点滴的小事都可以帮助孩子来拓展思维。
比如回家路上:“今天妈妈不想做饭了,宝宝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吃饱肚子,我们一人想一种办法,看看谁的主意更好。”
或者“今天我们不坐地铁了,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回到家。”
2角色扮演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合作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在自己吵闹的时候,别人的感受是什么。
比如,如果你开始察觉孩子喜欢去骚扰他人,就可以和孩子协商,大家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小孩子往往对这样的游戏都充满了兴趣,因为他们是好奇充满活力的。家长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当你自顾自打扰别人的时候,别人的感受是什么”。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充当“熊孩子”,一直去骚扰正在吃饭的孩子,偶尔拍打一下,并且一直和孩子说个不停;
或者,在孩子睡觉休息时,故意把孩子吵醒。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烦躁。
3平等沟通
孩子如果大一点,家长可以坐下来耐心地和孩子们讲道理。但一定不要用“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诸如此类的命令语气,家长可以做的,就是和孩子平等地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询问孩子的内心,关心孩子的情绪。
这样的平等讨论,不仅可以促进亲子间的关系,更能很好地帮助你去了解孩子,有时候孩子不规范的行为也是无意识的,这时不要忙着指责,去和孩子讨论他的不当行为,询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再找出解决方法。
很多时候都听家长在抱怨,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和孩子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更不要说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些问题。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很贵的玩具,也不是ipad和电子游戏,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智慧和陪伴。
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多动一些脑筋,把身边很多事情都可以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就会发现孩子的创作性思维和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来一点也不难。
家长没有立规矩和孩子本身不懂得换位思考,所以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熊孩子。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用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做好事先约定,并教会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彻底告别熊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