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作品,我关注的不多,只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喜爱影视的儿子,所以或多或少有些耳闻。
之前看过写胡歌的《幸福的拾荒者》,写谢娜的《娜写年华》,写江一燕的《我是爬行者小江》,而我最最喜欢的还是周晓枫写张艺谋的《宿命——孤独的张艺谋》。
为何会想起这些?因为我手中握着一本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我在读它。
第一,冯小刚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言行中给人的是:赤子之心加上壮怀激烈,再加上一点残存的青春和朝气,与张艺谋的孤独、深沉不同。总之,冯导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
第二,《我把青春献给你》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
这本书写于2002年冬天,冯导闲赋在家,和刘震云一起以回忆为绳,写成这本思想笔记。这本书实际上是利用《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间隙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它别具一格。
第三,书尚未看完,但有东西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欢愉。于是,我打开闲置许久的“简书”,写下自己深以为有价值的东西。感动之于,心生敬畏。
1.开篇,冯导的母亲曾对年少时的他说,“儿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个人替你尝尽了”。
我见过太多关于母爱的表达,唯独这一句,写出了我心中母亲对儿子最最深切的爱。于是,趁着元宵佳节,我也把这句话写进了我给儿子的祝福里。
2.冯导说,四十岁以后,我的记忆装置开始自动地删除一些在它看来没有保存价值的东西。通向过去的路没有一条是完整的。每个人在面对自己和自己历史的时候,都有一种本能的胆怯和躲闪。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
人脑其实是靠不住的。记忆中的事情离真实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就这一点来说,人脑远不如电脑人性化,凡欲删除,必先问一句是否删除,即使是不小心把有用的东西删除了,在一定时间里,我们还可以从回收站托它找回来。
3.冯导还说,勇敢是因为相信未来。朋友在一起不仅是合作,而是互相提高。刘震云看待冯小刚就是这样。他能看到冯小刚身上所有的缺点,他也会在静静的等待里觉察出冯导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认为,通过冯小刚,他可以有机会抓住上帝的另一只手。冯导看刘震云、看王塑亦是如此。
4.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冯导有自己的励志语录,对我们所有人都很有启发、尤其是年轻的、刚踏人社会的人们。所以我定要分享出来,赠给有缘人,共勉!
(1)任何事后证明是无用的努力,事前都是必须的。
(2)事情是一个过程,慢慢来,不要着急。
(3)当面前出现困难的时候,就是要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
(4)当两种事情出现排异时,必须马上砍掉一个。
好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想我会继续做我喜爱的事情:更广泛地阅读、在愉悦中分享阅读。
我有一个期许,希望我的阅读和分享在某一天、某一个时刻,会突然地帮助到我的孩子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07646/af4bce1f825ce6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