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观察 女儿与IPAD
又到周末,早上越来,女儿照例捧着她的IPAD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偷偷看了一眼,都是抖音上一些搞怪娱乐或是各种DIY的内容。
对于她玩电子产品,我并不反对,她也是从电子产品上了解世界,获知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她有些跟我分享的最新关于奥运会的、新品牌或是创意方法的都是从网上而来。
但我仍然是有些焦虑的,特别是当她沉迷在游戏中不动的时候。有时也焦虑她吸收的内容是不是积极向上、健康有营养的东西,会不会对她的三观有影响。
早上,原本我想自己看会书,不理会她,让她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决定跟她玩一会扑克牌,我们一起也玩得不亦乐乎,意犹未尽。
我意识到,对孩子而言,她们要的是玩乐活动打发时间,她们的时间需要很多的内容去填充,而大人们通常没有时间陪伴,或者没有兴趣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导致她们不得不自己找乐趣来填充自己的时间。毕竟那种有空就自己静下来读书思考的孩子本来就是稀世珍宝,父母如果不能营造这样的氛围,更别指望孩子天生就这么自律,管理好自己。
IPAD是一个与外面世界很好连接的工具产品,既然是工具,自然在于如何使用得当,而不是放置不用或视若洪水猛兽,不让孩子接触。她们生活在现代代的世界,手机和IPAD是身边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他们身边的每个大人,都把大量的时间交给电子产品,从中获得娱乐、信息、知识或生活的便利,同样也获得与朋友联系交往的便利,孩子们天天耳染目儒,如何能杜绝呢。
所以,如何使用它们,就成了家长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去教会孩子们了。可悲的是,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手上拿着最新款的、功能最多的、内存更大的电子产品,却都不见得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驾驭这个工具,更多人是把自己更多的时间交给了电子产品,只不过与孩子不同的是,浏览获取的信息不同而已,但消遣时间这一功能却完全一致。
我们之所以为电子产品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也不懂得管理我们的时间。关于管理时间,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把人的时间分为: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这种分法只是针对成人,而对孩子而言,无法这样分,她们只需要大量的好玩时间,当玩乐中学习、在玩乐是建立三观、在玩乐中与人交往与协作、在玩乐中提升技能培养兴趣,她们在玩乐中去探索了解世界和未知的一切。我们成长 的过程中,没有经历类似她们的这种玩乐体验,故而总是担心这种未知的东西。我们是对未知感到恐惧啊!
女儿说,你们不陪我玩,我只好玩IPAD。原来IPAD并不是她们的必须品,大人和朋友的陪伴才是,对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想要的却是我们给不到的。因为陪伴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耐心、爱心、玩乐心、童趣心、纯真心、好奇心,只有孩子才会一直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各种游戏玩乐中。而当我们长成成人后,这些心都慢慢远离我们而去,随之而来的是烦燥心、虚荣心、欲望心、比较心、评判心等等。当我们不在那个陪伴的状态时,我们的陪伴也很敷衍和牵强,孩子们在这种陪伴中找不到真诚和乐趣。
当然,我们也不能给她们的电子产品中装我们认为好的内容,当我们不能与她们共情的时候,我们填给她们的内容,也只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的东西,她们并不会为此买单,偶尔有一些打动她们、引起她们兴趣就不容易了。
我们已然步入电子屏幕、电子产品的世界,这些电子产品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思想乃至整个社会,科技之于孩子们,就像阅读之于我们,我们一度在书本中看大千世界,而在数码时代长大的孩子,将会像我们掌握阅读能力一样,自然地掌握这个时代特有的技术。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孩子的经验和大脑不会被互联网影响和改造,这对生活在20世纪,泡在印刷世界里的我,和生活在19世纪、目不识丁的农民来说,都是一样。
我知道还是有很多人视电子产品为孩子成长的天敌,坚绝杜绝孩子在未成年阶段接触这些信息,保持孩子专注的学习状态;很多人如同我一样,一边让孩子接触把玩一边忍不住担心和焦虑,还有一些借电子产品满足孩子,成为孩子控制父母或彼此自由的工具,每种人群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接受多种价值的存在。
无论如何,时代都在徐徐向前,她们的成长将与电子产品为伴,一起徐徐向前。严格控制或放任,都是大人们在与自己的恐惧做斗争,而即便不在这两个之列,如果不能很好的教导孩子用好这个工具,也将贻误她们。
而这个教导的过程,将是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
总结:与其控制孩子与电子产品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接纳这个新生事物,把它变成孩子学习成长的工具,甚至在我们不能很好陪伴的时候,代替我们陪伴孩子,给他们带来快乐!
在接受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放手、一边焦虑、一边寻找方法,让电子产品真正受益于我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