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的朋友圈,我窥见了05后孩子们过生日的模样:鲜花簇拥,金黄色的香槟,白纱裙礼服,闪烁的皇冠,精致的礼物盒……完全是偶像剧的场景。可能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生日吧。
我知道我的年龄、我的想法与他们不止差了好几个段位,我没有想过要过这样的生日,或者说想不出还要这样过生日。照我看来,这样的生日确实是很时尚、很热闹,是不是更快乐呢?我不得而知,因为她不是我,我不是她,她没有过过我的生日,我也没有过过她的生日,所以实在得不出比较的结论。
但是我们过生日的方式显然也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我如何过生日,是从我的父辈那里习得来。“儿女出生日,母亲受难日”,生日当然要感恩父母;我的爸妈也从来不会忘记我的生日,所以,发红包,送祝福,我的爸妈也常常是第一个。在这一天,家人团聚,一起吃饭,举杯庆贺,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至于为什么这样过,这样好不好,我也没有好好想过。——只是觉得应该如此。
孩子们的生日方式,可能更多来自网络,来自媒体,来自同龄人的提醒,也多半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只是觉得应该如此。
所以,这样想来,我们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如何吃饭,如何说话,如何过生日,都不是自己设计的,我们日复一日地这样过,这样活,却不问为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昏睡”?但是醒来就可以找到答案吗?
刘瑜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哲学家,千万不能轻易惊醒它;因为所谓理性,很可能就是一场伟大而漫长的失眠。”
昏睡与失眠,哪一个更好?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醒来,再昏睡过去的可能性会比较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