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蕴含着与身体和灵魂获得归宿和归属感相关的一些理念。“修身”强调个人品德和修养的提升,这其实也类似于对灵魂的一种安顿;“齐家”意味着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与在生活中获得归属感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古人所说的这些主要侧重于更宏观的层面,如人生理想、道德追求和社会责任等,与单纯强调的具体的身体和灵魂的归宿和归属感体验在内涵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呼应。
就如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且没有蚊虫滋扰的固定住所,还有一份离家很近、只需步行五六分钟就能抵达的稳定工作。夏天可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漫步,雨天能撑着伞回家,锅中还有热气腾腾的鸭汤。这种简单而温馨的生活能带来无尽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尽情享受着静谧与舒适,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强烈的归属感。每一次回家、每一口热汤,都是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
然而,这样的归宿和归属感是否就显得层次不够高、欠缺了一些高贵和优雅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对居住环境进行一些提升和改进,比如增添一些高品质的装饰和家具,选择更为精致典雅的设计风格,或者精心打理和布置居所,营造出更舒适温馨的氛围,让归属感变得更加丰富充实。这与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他强调的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这种关系,认为人类应该以一种更为本真的方式与世界互动,而非被技术和功利主义所主宰。真正的栖居应当是一种深度体验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物质空间,从这一点来看,与我们重视自然、关注内心以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观念是契合的。
而获得这样的归宿和归属感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对生活努力和对未来奋斗的动力。一方面,它可以成为内心安稳的基石,让人在奋斗时更有底气和力量,因为知道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在等待着自己,反而可能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为了维护和提升这份美好而持续进取;另一方面,人的追求是多样的,即使当下感觉到了满足,也不代表就会从此安于现状,可能在享受这份幸福的同时,依然会对未来有新的憧憬和目标,促使自己不断前行。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只要保持积极向上,就不太可能因为一时的满足而停止努力和奋斗。所以,我们可以在享受这种归宿感的同时,依然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