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连衣裙”忽然成了热词。
起因是有财经博主称:在电商行业,找女朋友有一条不为人知的铁律。
淘宝好评率低于98%,滴滴低于4.8,搜索核心词连衣裙,客单价低于128,这三种条件如果同时满足,一定很难伺候。
他还解释说,淘宝系统会给有这样消费习惯的人打上低价人群的标签,穷人的时间不值钱,可以为了几块钱和你耗一天。
对于这样的说法,淘宝方面回应称,个性化推荐是满足用户多元和多变的需求,不存在128元连衣裙这条线。
这个回应模棱两可:128元连衣裙是不存在的,但有其他算法确定的分类方法。
如果在商言商,这两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把客单价提升到合理的区间,绕开会因为鸡毛蒜皮纠缠的人,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
但这道理说破天也不过是生意经,方便带货,有利赚钱。
所以当我看到很多人在微博上转发,附带截图显示自己的推荐或购物车里躺满了大几百小几千的连衣裙,迫不及待地想澄清“我不是买128元连衣裙的那种女孩”,心里就不太舒服。
这些自证无法说明自己多有钱、多体面、多不计较,只不过是在物化女性的道路上又被摆了一道。
买东西讲究性价比,没什么丢人的。如果遇到问题,维权也是正常流程。
如果一条连衣裙适合我,刚好又128元挺便宜,没理由硬要买998的。要是收到这条裙子有瑕疵,商量着换货退货,或者如实给个中差评,也是消费者的权利。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那为什么践行基本的权利会被打上“低价人群”的标签?
因为除了买东西花的钱,时间也宝贵。
128元一条连衣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贵,潜台词就是我赚得回这笔钱,买错了就当不要了。
一旦在这件事情上纠缠太久,就会有一种推论:有这点时间来折腾,128元早赚回来了。
李嘉诚会跟我这里投诉半小时吗?这么斤斤计较,还不是因为穷?买128的裙子还给差评,实在太low了!
可这种推论其实很诛心。
我买一个东西,不论贵贱,精挑细选,如实评价,半点错没有。我愿意花时间来维权,不是因为我的时间不值钱,而是因为我对买东西认真,我对你店家尊重。
因为买东西太日常,以至于我们变得不那么在乎。可凭这种敷衍的不在乎,反过来去嘲笑认真,还推导出计较还不是因为穷的结论,真的一点都不高明。
再说了,人有偏爱,手有松紧。房贷刚还了2万,买条128元的连衣裙,怎么就穷了?我愿意每个月花3000元买戏票看演唱会,买条128元的连衣裙,怎么就low了?
大数据有很好的地方,但它有时候也变成了新的权威。这种权威是一种从众的危险:别人都这么做,我偏偏要做自己,会不会显得很奇怪?
当算法算出多数人都在浏览购买500的连衣裙,我还在为了一条128的裙子和小二吵架,我是不是有问题?比起买便宜货,这种自我怀疑更可怕。
而那些拥有“大数据”解释权的人,其实很鸡贼。今天你买128的裙子,他说你穷且计较。回头你买12万的包包手表,他说你奢侈拜金。要是老跟着这些走,你自己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我们一直说独立自由。很多女性也始终拿独立自由作为对自己的要求。这是非常好的事。
可一条128元的连衣裙,就让一些女性着急忙慌地划清界限。仔细看截图里的品牌价格,再搭配说的话,甚至还能嗅到优越感。这样的女性,哪怕月入10万,又哪里谈得上独立呢?
所谓独立,不过是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不从众,不媚俗,也承担选择背后的代价。
我希望有一天,再有类似的话题,争相转发的不再是自己的购物车和消费记录,而是一句话:虽然我买128元的连衣裙,但我是个好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