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家排团体活动的反思

关于家排团体活动的反思

作者: 嫚嫚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9-19 14:25 被阅读0次

    团体对象:有各种问题的初中学生

    工具:家庭系统排列

    主题:我,学习,未来,父母的关系

    活动的大致流程:

    一,静心,冥想

    二,以代表为例,体验家排。

    三,分享

    活动进行和排列的都很好,如何让更多的人感觉好和有收获呢?这是我们要思考和成长的问题。

    问题1——孩子从一个受管束的环境乍到一个完全开放和敞开的环境势必需要一个过程。0度的水立马升温100摄氏度,也是不可能的是事,反之亦然。孩子的心的确需要慢慢打开,这个没问题的。

    关键怎样慢慢打开,我感觉老师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信任,接纳,允许很关键。老师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被包容,被接纳,爱的一个环境,抱持住孩子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和敞开。这就等同于进入一个更大的子宫。

    所以,我感觉开始阶段关系很重要,不一定一定非得解决什么问题,从内心完完全全接纳她和实实在在信任他。他的安全的闸哪天开了,一切就顺水推舟了。

    问题2——团体的其中作用之一就是通过他人来觉察自己。团体中个案的呈现数量,深浅,次数是怎么把握的呢?因为毕竟时间有限。

    团体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基于这个理念,我感觉恰到好处的点到,让他和其他人有个觉察,这是最好的。关键是这个度如何把握,是需要我们提升的地方。

    问题3——.家排是不是和青少年,怎么用会更好?

    我感觉任何工具都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用,如何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青少年是身心发育的暴风骤雨期,精力,热情,智力都是在制高点的位置,如何用家排唤醒和激发他们呢?我感觉首先能量要匹配,高能量对高能量。其次,我感觉可以用室外训练拉动内在,身体动了,心开了,自然在团体活动中呈现和收获也是好的。

    问题4——自恋。我在做一次案例督导中,我的感觉很好,来访者被我自恋控制到了我想去的方向。所以,在做事中,我们时刻觉察是为了对方好还是为了自己的感觉好(自恋)

    家排呈现:先上的是自己,然后是学习,未来。自己要求上父亲,班主任,姐姐和弟弟。让他自己排的理想位置,  弟弟,学习,自己,班主任,父亲,站在一排。未来在前面。有两次呈现都是一排的情况。

    1.一排的背后有什么呢?

    猜猜可能性,一排的就是一起的,我想让大家陪我在一起,面对困难和喜悦,一起走向未来。孩子的内心是期待完整的家,我们在一起。小时候的愿望没被实现,现在内心还是在一个融合的阶段。因为没有没充足的爱过,所以,分离的课题就变成了难题。孩子内心界限模式,纠缠,纠结,盲目。

    一排的背后也可能是唯一重要的意思,要唯一的家,唯一的我。

    一排的背后透露着我思维的单一性,失去了其他可能性。变通,灵活是我需要学习的。等等吧。

    2.孩子与母亲: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安一直都在,生活中的父亲,学习中的班主任,都是孩子的依靠。这两位重要他人对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给足爱与安全感,孩子会好很多。

    孩子在三岁时,成长的关键期,思母心切,母亲地位的缺少,给这个孩子心灵上以怎样的打击呢?奶奶抚养下,对母亲的否定,先不考虑是不是事实,对于孩子来讲,伤害已经形成。对母亲的不接纳,恨,是他心中的重伤。他的爱的能量是严重受阻的,一方面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母亲,一方面又接受着身边人对母亲的否定,这个孩子的内心是如何挣扎的呢,痛苦和矛盾的指数可想而知?

    解决之道:误会的澄清,打通隔阂是关键。接纳母亲的身份,接纳父母夫妻现状的事实。给自己说声对不起,委屈了这么多年。与父母划清界限,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我轻装上阵走向未来。

    3.孩子与父亲:孩子对父亲内在是有恨在的,因为原生家庭因为父亲的再婚,彻底让孩子从幻想层面是死掉,家没了。他意识层面更恨他的后妈,这个可以痛快的恨。父亲不一样,他对父亲是爱恨交加的,我感觉孩子对父亲表面的关系近,是因为孩子现实层面的需要和父亲给了他所谓的一个家,让他在头脑层面不那么恨他。

    4.孩子与姐姐和弟弟:姐姐是亲姐妹,孩子没怎么提交。弟弟反而是他说的对象,我们俩关系不错。我心里瞬间咯噔了一下,瞬间又特别同情和可怜这两个孩子,同命相连,难兄难弟的感觉。孩子对弟弟也是爱恨交加的,一个孩子出现必定会对另一个产生危机感或另外一种微妙的感觉,更何况这种重组后的家庭。这个孩子的表现是爱也迟,恨也迟,不痛快,不通透。

    5.孩子与班主任:孩子需要对班主任有对父亲的投射和移情在,从孩子的角度讲,这是我信任的人,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这个阶段他对这个孩子起着关键性的治疗性的作用。

    6.孩子与学习:孩子隐藏在学习背后的强大的爱的呼唤。

    打通心结,分清界线,做好自己。拥抱学习,创造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它拥有了成长和成功所有的特质。父母的爱和家庭环境如同阳光雨露一样 ,滋润和助它成长。环境不总是那么风调雨顺,合理供给。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无家可归的时候,给他撑一把伞

    还你一个快乐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家排团体活动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pe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