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文章里,我说我找到一个相对“捷径”的方法。
我喜欢看书,也买了很多书,经常在网上买了成箱成箱的书寄到公司来。一次快递来送书时我不在,前台同事帮我签收了,回来打趣说:你这一定不是书,分明是砖头,搬都搬不动。
我三个月时间读了50本书,加起来比我毕业三年看的书的总和还多。这些专业方面的书籍让我迅速积累了一些理论知识,积累足够多的理论知识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看案例的过程中思维没有什么障碍。
比如一个公司应该如何估值,是采用净资产法,还是市盈率倍数法,在估值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虽然在真实案例中问题会各不相同,但至少80%的问题你都已经了然于胸。
另外我经常上网浏览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方面的案例,这些资料在互联网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随手可得。
**我从制定三年目标和计划时就已经知道我要往哪个方向走,这样就类似于数学里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的问题,求解过程变得简单、直接且有效多了。
** (2)**
至于如何把书中的经验变成自己的,就一定要深入到具体案例中。
所以积****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书本知识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平台,把自己晾晒于太阳下面,晒去水分,剩下的就全是干货。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里面有许多相当专业的人,他们已经积攒了数年的经验。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手艺,是由入门到精通最好的办法。
另一方面,这个平台有足够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到平常企业并不常遇到的大事,并购就可能是一个企业发展了几十年都未必能经历的,而事务所恰恰就集合了市场上所有对这方面有需求的公司,因为这是必经程序,由公正第三方给出的报告最能让并购双方以及投资者和政府信任,也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建议年轻的毕业生,不要怕吃苦,去事务所好好历练几年,在自己足够努力的前提下,成长的高度和宽度会是在企业工作的好几倍。
**(3)**
还有一个好玩却限制人成长的事情。
每一份工作投入太多都会有职业病,我也有。
成本是一家企业的核心,如何降成长也是每个老总特别关注的事,关系到年终效益,关系到员工奖金,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天天接触,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比如我上街买件毛衣,一看吊牌,哇塞,2888元,第一个念头就是卖这么贵疯了吧,材料成本不过上百元,分摊进人工、制造费用最多也应不超过500元,出厂就翻了好几倍,这也太黑心了,所以结果当然肯定是不买的。
这有什么毛病?
从个人消费的角度看完全没有毛病,开源节流,节流就是扼住非理性消费的喉咙,让钱继续留在自己口袋里,好事。
但是我们忽视了品牌溢价的存在。
**(4)**
同样一件毛衣,材质相同,款式相同,颜色相同,普通的价格不超过1000,爱马仕可以卖到34000元,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买?LV包,材质一样的A货卖1900,专卖店卖30000元,依然门庭若市。
区别在哪里?
因为品牌是有价值的,品牌不仅有价值还可以创造价值,且更容易创造更多的价值。
好的品牌带给人的就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优越感,这是人们喜欢的,所以很多商家拼命要打造出一个有品牌的公司就是这个道理,无论在融资还是市场上,都占有很大优势。
而我们习惯于从成本角度看问题,事事先计算实际成本,大的方面来说,在我们评估企业价值,谈品牌影响力和溢价方面会先入为主,将思维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框子里面,脑洞会打不开。小的方面,我们购买一件物品只注重它的实用价值,却不考虑美观、赏心悦目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那它所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5)**
在我从知识储备和思想上准备好了之后,机会像苹果一样砸到了我头上。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