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营销广告挺烦人的,但也不能一棍子全打死。比如得到主界面上推送的课程一类,我就不嫌烦。理由很简单,虽然得到想挣钱,但是它推送给我的是知识。
施展老师在得到上开了好几门课,由于我个人选择性较强(主要是不舍得花钱),所以没有购买过。但是任何一门课程都允许免费看上几段,有点像商品送到家给试用,我还是愿意先试看看的。
写完上面两段,发现写的跑了题,或者说过于冗长,跟我想表达的主题有点远了。应该用下面的开头:
得到主界面上推送了施展老师的《国际政治学40讲》,推送的一课是:王爷能够合法反对皇帝吗?
虽然我一直坚持尽量不购买得到上推送的课程(主要是没钱,另外也认为得到的定价有点高),但是因为所有的课程均允许免费看上几课,所以遇到感兴趣的,我会利用免费机会,看上一点。
注意,这个“遇上感兴趣的”,是引起我思考的地方。我为什么会感兴趣?比如这个题目:王爷可以合法反对皇帝吗?这个题目本身吸引了我。在我的意识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而王爷最多就是个地方局部首领(明朝王爷就不用提了,几乎什么权利都没有),跟皇帝是没法比的,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合法反对皇帝”这个提法,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
施展老师课程的名字是《国际政治学40讲》,而里面某一课的题目是《王爷能够合法反对皇帝吗?》,王爷与皇帝的关系,一般的理解是只能出现在一个国家内部,可是明明要讲“国际政治学”,这里面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一个题目就起到了让读者非常感兴趣的作用,这样的题目,就是吸引读者的手段之一。
其实,站在知识内涵的角度来说,讲解国际政治学的课程已经很多了,里面的基本内容都差不多,并且许多内容都有了基本公认的结论。既然内容都差不多,只能在形式上展开竞争。怎么才能讲出来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是每一个开设课程的人必须谨慎面对的。读者才是最终的鉴定官,如果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门课程就是失败的。
很明显,最起码对于我这个读者来说,施展老师起的这个题目《王爷能够合法反对皇帝吗》,达到了吸引的目的,也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我想,恐怕被吸引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不然,作者也不会煞费苦心的用这么一个问句来做题目。
其实,翻开老师这节课,认真读一遍,里面主要讲的是“国家”这一观念的起源。因为国际政治学,首先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如果不搞清楚国家怎么来的,这么课程就没办法继续下去。
当年法国的地位,是一个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帝国的一部分,有点像吴三桂与大清朝的关系,这就跟题目里面涉及的王爷、皇帝对上了号。注意,作者起的题目,不是胡编乱造,不是仅仅为了博人眼球牵强附会,而是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法国为了本身的地区利益,面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统治,必须奋起反抗,但是怎样才能占住理?怎样进行合理的反抗?要知道,法国的身份是下属王爷,而哈布斯堡帝国是皇帝,吴三桂这个藩王是没道理去反对大清朝的。所以首先从理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是反抗的前提。吴三桂打出来的旗号是恢复大明,本身很不高明,具体理由跟本文关系不大,不展开讨论。
还是回到法国的问题,要想反抗当时的哈布斯堡帝国,必须先有一个占住理的说法。于是当年法国的首相黎塞留就创造了一个词:国家理由。这样,“国家”这个词汇才逐渐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
后来法国终于取代了哈布斯堡帝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一切的背后,恰恰是“主权国家”这个概念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原因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得到看看施展老师的精彩分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得到了课程以外的知识:第一,写文章起名字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提高到什么程度都不算过分。因为题目是让读者能不能有兴趣的第一关,过不了这一关,就算内容再精彩,也很难得到读的认可。
第二,题目虽然极端重要,仍然要避免标题党的行为。要知道,标题党会成为一锤子买卖,要想让读者对自己的文字一直感兴趣,内容是比题目还要重要的东西。不矛盾,尽管题目的重要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内容仍然是吸引读者的最根本因素。
第三,相同的内容,可以有许多不同的介绍方式。尤其是面对普通大众的文字,研究切入点才是最核心的介入方式。因为普通大众看的就是热闹,他们缺乏学术性的接受能力,也没有学术方面的兴趣,仿佛已经具备了许多知识,但是基本上浮光掠影,似是而非,所以,只有新颖的角度,独特的姿势,才会引起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