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向往远方。记得中学学地理时背铁路干线和沿途的特产、标志,老师说,你们这就是看地图去旅行了。可能就是对旅游充满向往,所以尽管高中时我们没有正儿八经的地理老师(一个语文老师转行教地理),很多同学学得稀里糊涂,而我的地理成绩却相当出色。
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对我来说是工作以后。
第一个工作单位在老家,暑假里组织去苏锡常旅游,沿途看到一路的江南风光,坐在车上时我就想啊,如果我能生活在这里多好。没想到后来的我果然来了江南,并且把家安在了江南。
在江南的第一所学校工作时,旅游的地方应该不少,可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云南。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记得好像坐了两天一夜才到达昆明。云南的石笋、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蝴蝶泉、玉龙雪山这些自然景观以前只是出现在图片中的,就这样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简直有点搞不清是不是在梦中了。然而,更让我激动的是少数民族的风情。彝族阿诗玛和阿黑哥,白族的金花和阿鹏哥,纳西族的胖金妹和胖金哥,不同的民族服饰、歌谣加上种种传说,给我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印象。
来到江南的第二所学校,因为特殊情况,去过几次新疆。
第一次行程比较辛苦,来回火车四天四夜,只在乌鲁木齐附近玩了三天。去了天山、南山牧场、吐鲁番。记得爬天山时在山脚看山腰,都是皑皑白雪,大家租了军大衣,结果上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据说天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瑶池,现在突然想到,《穆天子传》上说到周穆王西行见到了西王母,该不会就是指的这个地方吧。南山牧场骑了马,摘到硕大的蘑菇。可惜的是,那是我得了疱疹,疼得很厉害,自然玩得也不是太尽兴。到吐鲁番还是很兴奋的,虽然没有来过,但提到吐鲁番可以说如数家珍,小时候听过的一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地理课本里提到的坎儿井……吐鲁番很热很干,但是坎儿井技术真是太了不起了,集灌溉、饮水、纳凉为一体。附近参观了高昌古国,剩下的连断壁残垣都算不上,只有一个个的土垛。
第二次是北疆之行:额尔齐斯大峡谷、可可托海、喀纳斯、禾木村,布尔津小镇。冰雪融化的额尔齐斯河河水夏天也那样的彻骨冰凉,可可托海的水清澈见底,喀纳斯没有见到传说中的水怪,但是湖水梦幻般的蓝和山脚下茫茫草原悠然的牛羊和哈萨克包让人心醉神迷。禾木村图瓦人的小木屋,坐落在山间草甸,被清澈的河水环绕,如同仙境。离布尔津小镇不远处的五彩滩,晚上九点多时,太阳高照,把那些滩头照得五彩缤纷,只可惜,那里的蚊子不是一般的多。
第三次去了南疆:喀什古城、香妃墓、温宿大峡谷。喀什古城是维族的建筑群,据说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跟我们内地多如牛毛千篇一律的古城风貌截然不同,很值得一去。因为《还珠格格》知道了香妃,来到喀什自然少不了去一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香妃的陵墓了。可能是印度的泰姬陵太出名了,感觉像是看了个泰姬陵(其实从没去过印度)。温宿大峡谷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势和折痕像一把大斧削过去一样,一个方向,整齐划一。山壁上的色彩,也像是神仙用水彩笔一笔一笔划过,留下长长的、统一的或绿色,或红色。到了这里,我真的有点相信神话了。
新疆的美不是几次旅行就能欣赏完的。很多人都想去西藏,可我害怕高原反应。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新疆已经非常美了 ,无论是地势还是气候,都很适合无数次去旅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