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当我写这些内容时,并没做任何准备,只是心中有个意念要写点内容,就如13年前我写《职业生涯设计》一样。
当时并没有想很多,只是把当时的感觉如实记录下来,没想到如今再看的时候,写的那么好。如果今天让我重新写,我也不会写出来,就像今天写内容一样。
我不会有任何设限,会一直流淌,即便到了午饭时间,我也不会停下来,这一点很重要。
好多次当我写的最有感觉时,通常大脑会提醒我,或者身边的伙伴提醒我,该吃饭了。我就会从感觉里走出来,按照惯例去吃饭。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是无比愚昧,到底是谁规定需要按时吃饭?
现在先不去计较它的科学性,我们从实际感受出发。
当我们感觉最好时,如果此刻中断,等你再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怎么努力,再也找不回当时的那种感觉,即便找到,也无法和之前连贯成一体。
回想过去的点滴,这样的错误不止犯过一次,每次我也总结过,都会告诉自己感觉好时,千万不要中断,但是还没有形成习惯乃至本能,往往会被过去的惯性打断。
本来一个内容会写的很深入,就因为中途打断,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写到这里我就明白,很多人变得普通,原理非常简单,天赋自然是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后天易受到周围影响,很难持续三五个小时。
甚至一天持续进入某种感觉,一直活在脑的世界,最终对生命的理解都只是大脑概念。
无论是与人连接、与物连接,还是与事连接,目的都是为了进入,不是让自己进入事,这是无数人错误的理解,因为人事物一直在变化,你怎么进入它?
真正的进入是把自己清空,让自己处于空白状态。
让人事物将自己填充,此时自己完全不作用,大脑没有主观的想法。不是我想怎么样,任何想怎么样都不会怎么样,完全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运行。
当做到如此,你就会随时处于空无状态,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空无和空白,我说的这一切千万别去理解,理解是用脑,在佛家来说很容易着相,就是常说的被表象带走。
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只需时刻关注生活中的常识。
就像文字的产生,根本还是为了方便沟通,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传承下来,其实有了文字对人也是一个限制。
在没有文字时,全部是用意念交流,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
比如我去国外,很多人以为需要懂英语,当然懂英语肯定更方便,不懂也不会有绝对影响,只需要会简单的单词,加上比划完全没问题。
刚刚说文字本质还是用,很显然文字的发明源自生活,其实文字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字。
所以真正的文字都是根据生活演化来的,如果要参透一些内容,必须要回到生活的实用和体验中去。
文字是表象,生活本就是文字的来源,当你具备这样的还原思维后,再看很多字就非常简单易懂,不会再被它的表相所迷惑。
刚刚说到空无,比如一个杯子,我们说杯子是空的,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很显然空代表杯子什么也没有,此时的状态就是空,空是我们肉眼看见的,肉眼只能看到有形的,无法看到无形的。
很显然杯子看似是空的,除非将其抽成真空,要不里面还有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其实,只要稍微一类比就明白,我们做事时经常被大脑堵住,大脑过去有很多概念和惯性。
当你准备做事时,只要稍微一慢大脑就开始运作,大脑会冒出各种念头,会把你的思绪彻底带走。
我记得在海外游学时,很多点触动都很深,但到了吃饭和休息时间,就想结束后再回来深入,但当我再去想的时候,当时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在了,那种美好的灵感更不复存在,现在想想都觉得可惜。
过去是不知道这个原理,后来我听说毕加索连续14个小时不吃不喝画画,一旦进入那种感觉,不画完不去做其它事。
做事也一样,这件事没做完,或者关键点没告一段落,绝对不会出来。
后来我看到美国海豹突击队,有个“地狱周”的训练,首先要进行连续5天5夜的特殊训练。
从星期天的日落时开始,到星期五的中午结束,前2个昼夜是连续作战训练,没有休息时间,每餐有2—3分钟的进食时间,后3天休息时间也非常短暂,几乎难以真正睡眠。
在这5天5夜的训练中,学员们最多只能睡4个小时,要面对不间断的训练与任务。
知道这些后,我明白要想卓越,唯一出路:在一件事上比任何人都深入,你才能在这件事上有绝对的发言权。
让自己完全进入感觉,不要受外界的任何影响,痴迷到和这件事融为一体,任何奇迹和传奇都从这里开始。
——转载分享就是传播爱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