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我是在一条天气预报的短信里看到的。天气预报短信从我拥有使用第一个手机开始就开始订阅。那时智能手机还没出世,了解天气的渠道有限,在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新闻播报或者从广播电台获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再就是订阅天气预报短信。那时还在学校读书,获取的途径更是少得可怜,就订阅了天气预报短信,一个月2元,价格至今一直没变。这也是我所知道的十几年里物价没变的一样物品--虚拟物品。
天气预报的短信可以让我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夏天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以从短信的天气走向判断今天出门要不要带雨伞;冬天根据温度的变化,决定今天出门需不需要穿厚外套。虽然吧,天气预报经常不准,但是也提供了一个大概依据。每当有强烈的天气变化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不至于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一无所知。
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及,获取天气变化的途径越来越方便,有些APP能提供更加详细的天气变化状况,细能细化到小时甚至分钟,大能预测至十五天内的变化。天气短信我一直没有取消,一是价格不高,对生活的不会造成影响,二是短信内容,过节时有温馨祝福,气温变化有温馨提示,再就是现在人人都使用更方便的视频即时沟通工具,发短信的方式几乎没人用了,每天收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短信,有价值的短信一条没有。
“又到木棉飞絮时,阵阵南风携絮飞扬,易敏体质者出行尽量佩戴口罩。”木棉花大家都很熟悉,花朵大而鲜艳,像一团团烈火,热烈而奔放。木棉花盛开的季节,在广州的街头、公园、广场经常能捡到一朵朵红彤彤的木棉花。在一些当地居民的眼里木棉花是一味煲汤的中药好物。
木棉花见得多,以前真不知道木棉的果实成熟后爆裂产生如棉花团一样的飞絮。到木棉开花后结絮的时节,走在街头、公园、广场经常能看到一片片白色的小花絮漫天飞舞,空中一片片,地上一团团,风起的时候,轻盈的棉絮姿态柔美,像极了“五月飘雪”。曾经的我很疑惑这是哪里飘来的棉絮,莫不是那户人家晾晒的棉被破了被风吹起来的,想到那场景感觉就很窒息。
“木棉飞絮”漫天飞舞,说是一片“雪”的海洋都不为过,不少市民还驻足欣赏这一美景。飞絮把人们包裹其中,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之不及,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是苦不堪言。所以,过敏体质的人经过这些树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最好戴上口罩。一旦接触飞絮后出现打喷嚏、鼻子不舒服、长出风团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忙忙碌碌的生活,不会有谁会每天提醒谁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四时变更,过节的温馨祝福,生活的温馨提示,这些天气短信都有,想想还挺划算的。由一条天气短信引发的诸多感想,也许这就是我一直没取消它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