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打计划生育实施以后,外加重男轻女的传统心理一直未有明显改观,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到2014年末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人,80后未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
如果不是脑残,正常推理就是说100个男人,有近30个人找不到适龄老婆,于是乎,国内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老婆荒”。
接着,国内就出现了以下几个谈婚论嫁怪现状:
怪现象一:农村不见适龄结婚女孩,城里女剩斗士遍地。
年轻的农村帅小伙到了结婚年龄,周边村子一扒拉,基本没有选择余地,不仅小伙、连父母都要急白了头。相反城市里却有大量女剩人,经常在北京有朋友问“有没有合适的男的,我有一特不错的姐们单身,合适的给留意点”。本来农村适龄MM资源就不多,怎么适龄女孩这“肥水”反而流入了城市这块“外人田”呢?农村女孩老老实实呆在农村找个好人家嫁了为啥就不愿意?是女孩嫌贫爱富吗?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恐怕不能这么简单的一言以蔽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比农村,城市里相对机会更多,个人的才能更容易被发现、发掘、发挥,更容易实现父母和自己的愿望“不在回去种地”。农地圈非常尊敬的老师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在城市里,你站着就有人给你钱(保安),在农村,你站一年也没人搭理里,除非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于是乎,就有了更多的农村的男男女女涌入城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下,很多人在努力,也有人逐渐迷失。很多人哪怕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因为她们不愿意接受那个宿命,那样她们就真的绝望了。哪怕她们沦落到天天去泡酒吧,也不愿回老家。这直接导致了农村适龄女孩的建设。
怪现象二:农村娶媳妇价格直线飙升
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女方有了更多的选择,广大的农村优秀青年不仅要跟同龄的周边男青年竞争,还要跟城市里的广大男同胞竞争。这是怎样的惨烈。男方为了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当然是愿意花更多的钱,女方家长当然希望女儿嫁得好,所以自然把女儿嫁给聘礼拿的多的,家境殷实的。以农地圈周边的经历而言,某亲戚(河北)一小伙不善言谈,老大了也没对象,父母在农村给盖好了五间大房用于娶媳妇(十二万左右花出去),父母东南西北的张罗,总算找到一个(还是离异,带一女孩),这小伙和家长还挺乐意。敢情离异带孩子的都在农村很抢手。更巧的是,他和这女孩竟然是小学同学。一谈吧,农村的房子不要,最少也要去县城买个楼(要全款,而且不跟老人住),车嘛,也需要一辆。备齐了再谈婚嫁,否则免谈。我们县城房价4000吧。这么巴拉一算,60万打不住,这是农村啊老大,砸锅卖铁也不够啊。结果灰头土脸的断了,不断也不行,离婚的也高攀不起。现在农村结婚,楼房已经是标配,首饰之类小件都还不谈,嫁妆呢女方没有,人过来就不错了。你说这要农村养一儿子,一辈子都缓不过劲儿。

怪现象三:农村越穷的地方娶媳妇成本越高
按理说,越穷的地方收入不好,彩礼之类该要低才对。然而事实往往无情,往往是越穷的地方,娶媳妇成本越高。为什么呢?现实中,有不少父母,自己一辈子没混好日子,本身就抱着卖女儿的心态,把女儿的婚姻,当做自己这辈子翻身的唯一机会,老想狠狠的咬一口,就差没直接喝男方父母的血了。这种现象,直接造成农村离婚率持续走高,以前要是听说哪村有人离婚了,都觉得新鲜。现在是要觉得哪村没几个离婚的,那才新鲜。都说买房是刚需,当相比结婚,买房那是伪刚需。没房还可以租房子住,没媳妇你能租个老婆吗?这种婚姻,让孩子们怎么过日子?婆媳关系怎么能和谐相处!孩子们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孩子们自己决定就好了,做父母适当把把关,不要太过了。
还有就是近年来,各类婚丧喜事大操大办,人情送礼、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盛行。为有效遏制群众生活中的陈规陋习,引导广大群众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大坝苗族乡以宣传强引导、以整治正风气,以制度促规范,在全乡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大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月2日,大坝苗族乡党委政府再一次组织劝导组开展走村入户、上街游行等劝导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并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宣传牌、张贴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倡导全乡干群破旧俗、树新风,从简办宴,减轻负担,促进社会稳定。这一实招,得到了全乡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乡政府要花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好,我们老百姓也要支持,自身要遵守,同时也要带头不要去赶人情,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参与。”劝导现场,大坝苗族乡人大主席刘兵大声说道。
“我们对这项工作是非常拥护,政府这两天在搞劝导,大家群众听到都拍手欢迎。”社区居民张德会告诉记者。
面对大操大办之风,许多百姓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有苦难言,只好随波逐流,可正是这样的思想才导致了不良风气的盛行。
沙坝村村民王国方感叹道:“除了结婚死人可以办一下,热闹一下,其他的什么立碑、修厨房、修厕所办得恼火,都当成生意来做了。我们外出打工一年都还要赶1万多人情钱,在家的人赶的更多,一年两三万,但是又没有办法,当着面都不敢说,怕得罪人,不去还要被到处说。”
晏州社区村党支部书记盛明平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我们社区产生了立碑、满月酒、考起学校、过生等一系列的人情越来越多,给我们社区居民负担造成越来越重。”
再婚的舒世香是此次被劝导的当事人之一,正着手筹备婚酒的他,刚开始并不知道移风易俗的相关规定,准备大办婚礼。在经过乡干部上门宣传了解相关政策后,主动配合,承诺不收礼金,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出了榜样。
“你们这样禁止我们是欢迎的,公布举报电话后,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支持这项工作。愿意来耍的我没有办法把我的亲戚朋友赶走,但我不会收取礼金。”被劝导当事人舒世香告诉记者。
据悉,2018农历年前,大坝苗族乡已印发《关于加强移风易俗、减少大操大办、促进乡风文明的通知》到全乡17个村(社区),各村(社区)均成立了移风易俗自治小组,并陆续开展了入户宣传、签订承诺书和其它相关工作。
“正月是办喜事高发期,因此近期我们再次提高了劝导的整治力度,通过了几个措施:一是制作游行的宣传牌5张,打印了宣传横幅20条,在每个村悬挂,印发了宣传单2000余份进行发放,利用老百姓赶集的时候带上红袖标,我们的干部上街游行宣传;二是公布了监督的电话,及时搜集乱办酒席,借机敛财的举办信息,并及时与村上干部沟通,安排好劝导工作;三是制作了简易的宣传车,由分管领导带头组织乡干部,对想要违规操办又不听劝导的群众再次点对点、户对户的上门劝导。”大坝苗族乡副乡长刘丽莉告诉记者。
据悉,短短几天时间,大坝苗族乡成功劝止拟操办的4起过生日、5起立碑、9起搬家、1起再婚酒宴,为广大群众减少了近百万元的人情钱,得到了广大水乡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其实,农村这些年的经济状况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人现在大多数都在城里打工,一年到头打工也能存下不少钱。尽管和城里相比,农村人还谈不上富裕,但是一年到头,农村的花销比较少,农村的生活相对来说也比较轻松,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因此在农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在农村有三种情况最可怕,谁家如果有这些情况中的一种,就会越变越穷,不信大家就来看一看。
第一种、常年生病的人
我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如果一家里有个病号,日子就永远也别想过好。看病就是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够花。有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为了子女拼命干,累死累活的,到了年龄大了,全身上下都是病,可以说年轻的时候以命博钱,老年了拿钱买命。做子女的肯定要让老人看病,这样长期下去,再好的家底也不够看病的。
第二种、好吃懒做的赌鬼
这些人既不想在家种地,去外地打工又觉得不习惯,觉得累。呆在农村整天无所事事,就迷上了打牌,有的人甚至把打牌变成了工作,天天泡在牌桌上,不把家底输光是不会下牌桌的。有很多农民因为这个原因闹得妻离子散,最后一无所有。谁家如果有个爱好赌博的人,那就永远别想过好。
第三种,不懂看形势的农民
有的农村人很勤快,也不打牌,他们整天兢兢业业地干活赚钱,也很累,但是就是赚不到钱。原因就是这些人只会干活,不懂变通。不知道做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是整天勤劳干活就必然就能致富的。

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如果大家不多思考,多了解国家政策,只顾埋头苦干的话,累死也别想发财,你觉得呢?马上就要过年了,2018,我国将会实行很多新的政策,农民朋友们,关于这些你都知道多少?你想好年后做什么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