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碳精画的故事
作者/胡德棒
据相关资料显示:碳精画也叫碳粉画,是一种民间流传至今的艺术。碳精是一种原料,它的特点就是永不退色,保存时间极长。由于碳精性状稳定,有较强的附着力,画出来的人像具有强的艺术性,黑白分明,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永不变色因此能够长时间保存。
2017丁酉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期间帮爸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当洗好拿出来晾晒时才发现,衣物上有许多细碎白色付着物,正一边清理一边以自言自语的口吻道:
“这是哪来的啥子东西?”
妈妈闻声丢下手上的活儿,从厨房跑出来一看道:
“可能是口袋里面的纸”,
说话间,我晃眼看到衣物皱褶之间,还有一块皱巴巴的东西,不像是纸巾类的,好奇心促使我拿出来,想搞明白到底是啥,于是小心的牵扯开(过程中撕掉了一块),这时才发现是一张寸照头像,已经模糊得来不咋看得清楚了,只听妈妈“哦”了一声,接着说道:
“这是我当姑娘时的唯一的照片,当时家里面穷,不用说照相,连饭都吃不饱,穿也没得好点的衣服穿,但,同村有个家境好些的姐妹叫卢福秀,有一天,她喊我跟她一起去赶县城,还借了一套衣服给我穿起的,我们走了大半天的路才到,她办完事后,说还想去照相,我们就找到一家照相馆,也才有了我这张相片......”
妈妈若有所思的接着道:
“后来这张照片你爸一直带在身上,几十年了,都有些花了(模糊不清),前段时间我喊他还给我,我想拿去放大来挂起,但问了几塌(几个地方),都要好几十块钱,我就暂时没有整了,等有机会去县城,再拿去看看咋个样子,所以一直用纸包起,装在裤包头的,今早上换衣服时忘了搜包包了.......”言语中带着苦涩的微笑。
我一边在心里自责:为什么放进洗衣机之前,不搜一下包包,一边安慰妈妈道:
“没事,我给你拿去西昌整,西昌有个专门翻拍老旧照片的地方,在龙眼井街,我经过那里时看到过”。
妈妈将信将疑的问道:
“都这个样子了,还弄得好不,就算弄得好,也怕贵得很吧?”
其实我也心中没底,但也只好说:
“应该弄得好的,至于价钱嘛,大城市竞争大,比县城和这乡下都便宜的”,
于是我将湿漉漉的照片晾干后放入我的烂钱夹,过完春节后带回了西昌,抽空去龙眼井街上,问了几家翻拍老照片的地方,都被老板好言相劝道:
“都这个样子了,已经没有翻拍的价值了,勉强弄出来的话,都已经变了个人了”,在最后一家,我和老板曾经有几面之缘,于是我固执的坚持要试试看,老板也很客气的待我,并扫描了那张模糊而残缺的照片,然后试着在电脑上修复,先是清除那些皱褶迹印,结果是半途而废。我觉得愧对父母,不甘心就此放弃修复,于是请求老板干脆采用复制稍微清晰的右半边脸,采用对称粘贴法拼成左脸,结果,拼成那谁去了?于是不得不放弃....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报纸上“四川人的一天”栏目里面,报道了画家尚礼军老师的碳精画的故事,才想方设法联系上他,随后寄去那张残缺而模糊不清的参照照片。
半个月后,我收到了尚礼军老师的快递,尚老师还嘱咐:“千万不要折,不要用手触摸画面,不然要弄花,弄花了就报废了”。
我肯定是小心翼翼的照办,出于安全和便于存档,当天特意拿去扫描成了电子档,并复印了两张,原作就小心珍藏了,有了电子档,我就赶快转发给兄弟姐妹们看,问他们认得到是谁不?一来想从他们嘴里判断有几分像,而来要距离妈妈最近的妹妹,尽早拿给妈妈看看。
好在兄弟姐妹看了都说是妈妈,这就至少有七八分像了,我也安心一点,只是,听说妈妈看后流下了幸福的热泪,我的心又波澜起伏了......
我之所以 要这么做,因为我知道:这张小小的寸照里面,珍藏着妈妈所有美好而珍贵的记忆,以及所经历过酸甜苦辣。我爸爸虽然从我记事起就脾气不好,和我妈妈之间吵闹不断,甚至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都有,但从他把妈妈的照片带在身上几十年就可知,他还是很在乎我妈妈的。
还有那个借衣服给我妈妈穿着进城照相的儿时伙伴,至今还有往来,对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来说,是对青春花季美好的怀念,是深厚友谊的见证,也是对被岁月悄悄偷走的年轻美貌还原,这才是这幅碳精画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可能和原图有差异,但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最坏中的最好了,在此也祝福所有的老人都幸福安康,事随人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