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了以写作为生的想法,也许是接触了村上春树以后,断断续续的读了四部他的作品,慢慢的也想找寻一种方式,找到一种以写作为生的状态,当然不是有定期约稿的那种,以一种自我管理为前提,定期有效输出为目的自由撰稿人。这也许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但是解决未来10-20年的家庭财务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由于有这个想法,早在宁波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这方面,《建约车评》是经朋友推荐后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持续关注了一段时间,透过对当下新能源领域某些现象或者数据,对市场或事件动向进行深度的剖析。需要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然后还需要有深度的思考,最终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篇时评,而是经过现象和数据佐证的论文,当然也不排除里面有一些论据不够充分。但是这不仅仅是只有写作功底就能完成的。给《建约车评》发了应聘邮件,其实一直很犹豫,如果真的录取了,意味着真的换了一条赛道,未来再想切回来,几无可能,所以犹豫了。但是如果有一份工作既能解决当前财务问题,又能朝理想迈进一步,为何不去尝试一下呢,至少试一试。有幸,建约总本人回复我的邮件,并进行了一次电话沟通。聊了很多,从对新势力的未来发展的看法,到未来汽车底盘的技术发展方向,聊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建约总给自己的建议是:新媒体行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是不要从技术行业冒然离开,可以边干技术,边熟悉这个行业,等时机成熟再切可能会更好一点。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
本心上讲,其实自己真的没有做好大幅度跨行业的准备,可能本次也只想试一试,如果有技术行业合适的机会肯定会依然从事技术行业,这点心思,很容易被人看穿。但是透过这个事情我查了建约总的履历,没有经历和能力真的不是谁想在新媒体行业创业都能成的,但是以新浪汽车板块主编和考拉FM副总裁的职业背景,做新媒体应该也算是手到擒来。
不辜负每一段经历,认真的去做好经历中的每一件事情,即使运气再不好,有这些经历背书,不能保证如愿以偿,至少能保证不会事与愿违。有的时候真的是遇见事情才会去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遇事后的第一反应去做的决断,由于经验不足,难免很多决断会发生错误,没有时间去及时止损,或者说解决突发问题后的放松心态,很难再让自己去推翻之前的结论,简而言之,就是将错就错,至少当前的状态没有比之前更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最优解。
经历阅历的有限,我们时常无法保证每一件事做出的选择,都是最优解,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认真将自己决定的事情做好。然后再时常去反思每个关键节点的最优解与最终目标的方向匹配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记得在下一个节点及时调整,要的是殊途同归而非阴差阳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