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条记忆的河流,每个人的记忆里也会有一条家乡的河流。这条河流见证了生活的苦难与温情,也包容着你的无知与执拗。
当你出走半生之后,记忆中的河流连同家乡变得陌生又模糊,你会遗憾自己将失去让你成长的那片沃土。但是,如果把它用笔写下来,故乡就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申赋渔写下了故乡的“半夏河”,以及与这条河有关的所有记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如何成为现在的他,又因何逃离故乡走向更大的天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4be0a11df0c9e932.jpg)
书中的很多情形我也曾经经历过,比如农村的放电影、求学的艰难等。也有一些情形虽然未曾经历,但很容易触动内心的柔软,比如爷爷“看青”时对村民的“网开一面”——“庄稼既没有大的损失,也没有弄得鸡飞狗跳”,透出了现实的苦难与人性的光辉之间的那份“平衡”。
而作者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经常遭受到“无妄之灾”。被父亲打骂是家常便饭,学校老师也不待见他。本来是非常喜欢的升旗仪式,却被老师冤枉受到莫名其妙的惩罚。
但是作者却“因祸得福”,从此痛恨所有的不公正,这让他在后来将近二十年的记者生涯里“只关注那些受到侮辱与伤害的人”“从来不肯为强者的炫耀写一个字”。仅凭这一点,作者的为人和为文便有了令人钦佩的高度。
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之所以对作者疾言厉色,也无非是恨铁不成钢,但是父辈们对抗残酷的现实生活的情感却是极为粗糙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父辈的爱。
就像作者小时候有一次在外婆家昏倒,父母知道了之后并没过问,作者记忆中也从没被父母抱过,但是四十年后提起这次昏倒时,父亲却能随口说出舅舅手里拿着的医生为作者所开药单中的四味中药。
除了文章本身的魅力之外,这本新版的《半夏河》在设计上也颇为惊艳。朱赢椿总能让文字和载体实现完美的融合,而朱婧为每篇文章精心创作的铅笔画仿佛让文字有了旧时光的光影婆娑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