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王七出身
扬州王程颐,建文三年人,行七,乳名王七。其父王雄,少有壮志,尝怀报国之心。从小习文练武,不需任何人督促。雄本聪颖,又勤奋。其才情和武功皆高于他人,是同辈人中佼佼者。奈何出身平平,后天努力难抵家世背景,雄一直未得重用。斗转星移 ,雄膝下儿女已逐渐成人,他自已却依然庸碌无为。年近半百,只混了个扬州通判、从七品的职位。每思及此,雄郁愤难平。更深夜静之时,常于庭院徘徊,唏嘘慨叹,心情寂寥,不仅心灰意冷。
王程颐年一十三,王雄结识了一位道士。道士自称王道渊,号混然子。浑然子身高七尺,长髯垂胸,剑眉细眼,颇有几分道骨仙风。雄与道渊一见如故,常促膝而谈,彻夜不倦。如此月余,王雄逐渐把曾经的凌云壮志,转移到了修身练境、延年益寿方向去了。混然子借住在扬州三元观,三元观距离府衙不远,雄常去拜访,混然子亦偶尔来王府于雄畅谈。王程颐对混然子颇具好感,只要他在府上,颐便借故陪伺在父亲左右。耳濡目染,颐对道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混然子随身携带两本道教典籍:《文始真经》和《 性 命 圭 旨 》,颐亦有机会翻阅,对既信道德,又拜神仙的道教理念颇以为然。颐其实本无心功名,自从读了这两本典籍,心里生出遁世修行的想法,报效国家的念头不自觉又轻了几分。
王雄虽然经常与混然子论道,其实内心家国情怀未改,对儿女的教育亦从不懈怠。“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王雄常以这样的言语激励晚辈,期望膝下儿郎都能出人头地,圆他多年的夙愿。
颐不敢违背父亲,黎明起夜深睡,修文习武从不偷懒。几年后,颐文成武精,三年内连续参加了院试和乡试。获得了院试第一、乡试解元的成绩,他也因此被举荐。永乐十三年末,颐十六,岁贡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