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有一次张无忌在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指导下,使出了一套太极剑,可是有意思的是,张宗师自己打了一遍,然后一直在问张无忌“忘了没有?”。
张无忌立刻领悟到宗师的意图,然后一开始说没有,然后宗师又打了一遍,张无忌说忘了一点了,然后就这样几个来回,直到张无忌说“全忘了”,宗师这才放下心来让他上场和人打架。
在场的人一练懵圈,但是张无忌完全吃透了张宗师的意味,他打出的太极剑,甚至超越了宗师本人。然后众人焕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
你们一定会在各种内容平台上,或是以文字、或是以音频、或是以视频的形式听到过,一些半职业、职业的写手,给大家说一些“干货”。
首先声明啊,我觉得这些干货里面,本身都是讲的很好的,也有价值,只是我发现有些新朋友过于教条主义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看过一个干货,说的是教大家如何上手写软文。
里面讲到了首先要把一篇大流量的软文进行拆解,然后呢,把段落分开,抄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
接着重新打乱顺序,按照你自己的理解,每一个段落你都梳理一遍,再用自己的话重新组合,试着形成一篇自己的文章。
然后我打开了评论,有不少说自己试了一下,但是还是写不出10万+的爆款软文。我倒是觉得,如果这样的话写得出就奇怪了!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即使你看到了一篇干货点击率达到一个亿,那也不意味着你看完了就真的能怎样。
达到一个亿,不是因为这篇干货真的有什么厉害的万能方法,只是因为他是大V,他既然已经被贯上了“大V”这个名头,就意味着背后的超级流量,点击率颇千万、破亿又如何,只是因为他成功了。
有句话叫“你是马云,你说什么都对”。当然略有偏激,但是想借此告诉大家一点,在一个领域里,一旦你站在了金字塔顶端,你说的、你做的都会被人膜拜、模仿,但是不意味着别人的成功中真的能够汲取到多少东西。
汲取是不够的的,你需要思考,不停的思考。
就拿前面的例子来说,人家说要做成卡片,要每个段落打乱,然后自己组合起来,你就傻乎乎的照做,你要明白别人说这话,可能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解读,其实他说的就是一个行文结构化的重要性,要善于组织各个段落的重点,并有条理,明白了这个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让你跟着依葫芦画瓢。
适当看一点干货是好的,可是要记住!百见不如一干,看一点、思考一点、最后就是要写一点了,不停的训练,最终要形成你自己的一套方法论,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