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每天碎片时间做自由书写练习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每天花在等待的时间其实很多。
等红灯,等天亮,等梦醒,等情绪过掉,等灵感,等人,等结果,等等…
等待,有时候很煎熬,因为你不想要过程,只想要结果。尤其是时间很慢很慢,期待很急很急的时候,会很想要快一点,再快一点,焦虑和着急就不由自主的升起。
是什么让我们无法安住在当下的每一个时刻,而只想要未来的结果呢?
那一刻,其实我们并没有和自己真正在一起。
在一起,是一种特别美好的状态。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间会充满童真;当你和恋人在一起,时间会充满粉红泡泡;当你和家人在一起,岁月会变得静好;当你和工作在一起,时间会充满价值;当你和热爱在一起,时间会静止,每一刻都是创造…
所以在一起是什么呢?是你的身和心,和你的场,都合在一起,无二分别。那时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每一刻。那时候,你没有刻意期待某个结果,只是全然享受现在。即使是等待。
等待也可以很美好啊。
等一轮红日在黎明出来,等一个孩子瓜熟落地,等爱人回家,等大雪纷飞盖住整个大地,等与子携手共白头,等那个必经的人出现,等一件必然要发生的事发生,等一个注定要离开的人经过你的世界。
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起起落落,来来往往。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沱江边的等待中喃喃自语,那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那样的等待也很美;《归来》里的陆焉识和婉喻,是爱到深处,明知等不到还是永远不停地去等,那样的等待也很美。
五年前,我因为写《大河向海》这部小说卡住无法向前,问老师,要怎样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我究竟怎样才不需要等待。他看着我,一直不回答;我死死的抓住话筒,一直不肯松手,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透过他的眼睛,看见里面像大海一样空寂和深邃,也没有想要拯救我于暗夜中的意思,只是命人拿走我的话筒,简单说了两个词,patient,wait 。翻译说,耐心。等待。他说完这个,仍然只是平静的看着我。在那个注视下,我看见内在很深的地方,急急的想要一个结果,来填满某个不知道哪里来的空洞。注意力从头脑里下来,连接到身体里很深很深的地方,有很多的悲伤和急不可耐,还有很多我从未发现的声音,感觉,情绪,乃至画面。
从那天起,我大概开始慢慢认命,接受我也许这一生都写不出那本叫《大河向海》的小说,接受我就是个平平无奇没有半点写作天赋才华的普通姑娘,也没什么能力去抓住那些飘忽不定的灵感,所有一切也许就只是一场荒诞无稽的梦,除了等待,别无他法。
我只是去写,不问西东,就只是不断的写,想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写什么。然后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又开始断断续续有灵感的碎片掉出来。
只是没有抓耳挠腮,也没有一定要成为“作家”的需要,就只是一个写字的人,每天表达自己,有时候还会絮絮叨叨,啰啰嗦嗦,废话连篇。那也没有关系,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正常的样子吗,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