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听闻前同事杨薇薇离婚了,我没觉得奇怪,只是想:到底还是分开了。
杨薇薇和前夫王林是经人介绍认识的,薇薇在一家公司做培训,王林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工作清闲,收入稳定。虽然有时薇薇会对男友整天抱着手机刷微博打游戏有些微词,但王林的体贴和细心薇薇很是受用。半年后两人领证结婚了。
婚后不久,王林提出不想在原单位干了,要辞职自己出来创业,薇薇说:那你想在哪个行业发展,可以多了解下那个行业的资讯,这样也能做到心里有底。王林答应着,依然下了班和节假日抱着手机打游戏。
很快一年过去了,薇薇凭着自己过硬的英语底子,跳槽进了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薪酬也比之前高了许多,工作量自然也多了不少,加班也成了常态。下班回到家里和节假日,薇薇还在备课,或者准备培训计划,而王林依然嘴里嚷嚷着辞职,手里抱着手机刷微博打游戏。薇薇多次提出要他想好辞职后打算朝哪个行业发展并做准备,都无济于事。
有几次薇薇出差在外培训后回到家里,看着乱糟糟的客厅,一片狼藉的厨房和窝在沙发里打游戏的老公,连吵架的欲望都没有了。不久,薇薇提出离婚,好在还没有孩子,两人很快办理了手续。
在一次小范围的聚会上,薇薇说起了她离婚的事,我问她,现在王林辞职了没有,她笑笑说,还是老样子,喊着辞职,打着游戏,看着他那不思进取的样子,想想还要和他过后半辈子的几十年,我就不寒而栗。
两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进入婚姻后,面对的就是生活的日常,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两人可以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饮食习惯。但如果有一人在为自己能不断的进步努力着,而另一个人虽有改变的愿望,却依然安逸地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分开也是迟早的事了。
乔一在《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中说:我想爱情可能不是谁带领谁,而是双方的共同成长才能达到安心与自在。
【2】
杨绛和钱钟书婚后同到英国、法国留学。两人除完成自己的学业外,还经常一起到图书馆借书看书,并常常一起谈诗论诗。
为让钱钟书安心读书,杨绛包揽了所有的家事。
在钱钟书有了学术成就的同时,杨绛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同时翻译了名著《唐吉柯德》。
1942年,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搬上舞台后大获成功,在社会上反应强烈,大大激发了钱钟书的创作欲望。有一天,他问杨绛:“我要写一部长篇,你支持吗?”,杨绛当然支持,为了让钱钟书全身心的投入写作,杨绛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参上煤末,自制成煤饼,来解决冬天取暖和做饭的燃料问题。
两年后,钱钟书完成了长篇小说《围城》,在该书搬上银幕之前,杨绛对着剧本逐字逐句给出修改意见,成就了婚姻里共同成长的佳话。
【3】
朋友高敏结婚时,老公陈先生已经是一个有着几项专利在身的工程师了,而高敏只是一家小型公司的出纳。
婚后,在老公的鼓励和支持下,高敏先是考取了会计证,在有了几年会计的工作经验后,又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顺利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做了财务总监。而老公陈先生也因专业能力强,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多年后,高敏提起自己已渐入佳境的工作,说如果没有老公当年的启发和支持,还真不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
婚姻中的两个人,就像是两个站在山脚下,从山底开始向上攀爬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停的向上爬,而另一个人原地踏步,两人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在沟通和眼界上,自然就无法达到统一。久而久之,两人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婚姻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杨澜说,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
愿你我,在与他(她)的婚姻中,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