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马云火了。
金融博物馆召开了读书会,请马云去分享读书心得。
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焦急地等待着从马云的书单中,寻找获得财富的线索。
但马云却说:“成功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马云:成功的人,从来不读书我却想说,马云真是个骗子!
前些天,马云和苏宁老板张近东一起逛书店,同行人员开玩笑说要给马云买一万本书。
马云立即回应,骄傲地说自己已经有五千本书了。
当被问到一万本书读不读得过来时,马云当场表示,一辈子慢慢读,读书永远不嫌多。
马云:成功的人,从来不读书那个说着读书不重要的马云,不仅自己买了五千本书,还想读完一万本书。
所以,那些叫你别读书的,都是骗子。
有数据显示,超过1200个亿万富翁都热爱阅读:
股神巴菲特每天读500页资料,比尔·盖茨每年读50本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3个月读60本书,平均一天半一本书。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知道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法。
道理谁都懂,但是坚持下来的,能有几个人?
我的朋友罗罗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却也是真的没时间读书,她总跟我抱怨:
没生孩子那些年,她下班后还有时间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有了孩子之后,完全没时间看书了,生活变得一团糟。
职场上,不读书的她正在失去竞争力,逐渐被取代;
生活中,她的交往范畴只限于家庭,社交能力逐渐退化;
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精力。读书,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成了永远无法完成的”重任“。
我说:“你一个家庭主妇,怎么可能没时间看书?”
听了我的话罗罗妈立即反驳道:
“我的时间看起来多,可是这些时间太碎了,自从有了小孩,刚准备打开书看看,孩子哭了要喂奶,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自己也累得不行,刚打开书就睡着了。”
“谁说看书只能用整块时间,你可以试试听书啊,早上八点钟起床打开手机听书,吃早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听书,上下班的路上,刷微博逛淘宝、睡前刷朋友圈的时候,可以边听书边放松。”
于是,她开始尝试听书,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她已经听完了20多本书。
她依然忙个不停,只不过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平常打扫卫生,每天帮娃做饭时,都会把手机揣在围裙里听育儿书籍。
她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变成一个谈吐不俗的优雅女人。
我们都以为读书,需要整块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但是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时间总会被杂事打乱,剩下的只是零零散散的碎片化时间。
而听书,就能把所有的零散时间利用起来。
其实,我身边听书的受益者不仅有罗罗妈,还有我儿子。我儿子以前一看书就困,书就像他的敌人,语文作文总是写不出来。
而现在,从《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到《三国》中的“五虎上将”,从古代典籍《论语》《孟子》到国外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儿子都已经耳熟能详,所以写起作文来,也驾轻就熟。
儿子的这个转变,就源于听书。
据调查,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有3个步骤:即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接收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接受信息的最佳途径也不尽相同。
心理学上,把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即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
我儿子明显属于听觉型学习者,看书的时候一点声音就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勉强看书状态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很多成年人也一样,看书看不进去,他们的听觉记忆显然优于视觉记忆。
对于听觉型学习者而言,听书的专注力显然高于看书,勉强看书根本没有效果,不如选择听书,提高专注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吸收知识的效率。
所以,听书是洞见世界的另一种形式。
关于听书,有人提出质疑:仅用20分钟,怎么可能学到一本书的精华。
对此,社会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二八定律
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大部分的书,符合“二八定律”——最好的内容只有 20%,其余 80% 可能都是补充信息,只是翻来覆去在讲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证明核心观点而已。
而我们需要掌握的,也就是那20%的精华内容。
现在读书,金钱成本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还是时间成本。
听书,就是利用20分钟的时间,把这最重要的精华内容,讲给你听。
我们留给读书的时间本来就少了,万一挑中的还是烂书,不仅浪费时间还大大削弱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这时候,听书就可以当作我们的“私人书探”,它可以快速筛选出这一本是不是你想读的书。
其次,一个经验丰富的读书人给你讲解某一本书,他可以带着自己的IP和见解,可以为你提供一些非常奇妙的,甚至书本中没有的角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超脱书中的内容,反馈到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读的书才算有了回报。
马云:成功的人,从来不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