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明无悲喜

清明无悲喜

作者: 阿媛_d125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14:15 被阅读0次

周末休假赶上清明前夕,按代代传承的习俗,清明节前必得祭祖及上坟。我家苏北来的租户老高家每次过祀节都是正日,即清明节当天、中元节当天、冬至当天。我们总是开玩笑说,看着别人家大鱼大肉、纸钱花衣前来孝敬,你们家祖宗在那头等得脖子都长了。老高家也觉得我们这很奇怪,还没到日子,过祀节孝敬谁呢?那边没开门,祖宗还被禁足在里头呢。各自有各自的理,但奈何桥自古以来都是单行道,没有谁从那头往回走过,所有的说法都是世人的臆测。

清明节前祭祖过祀节,这是本地代代相传的习俗。这几日去菜场都是买菜过节的,尺把长的鲢鱼都是紧俏货。不知道为什么祭祖要用鲢鱼,这么小的鲢鱼根本不是可口之物,祭完祖都是直接倒掉了。

周末休假一天半,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把这一天半时间安排好了。星期天休息下午半天,正好过节,因过祀节都是在下午。周一休息,早上去上坟。上坟几乎都是在一大清早,很少有人家下午去上坟的。不知因何。也无处追根究底,只是跟着人依样画葫芦而已。

周日一大早先生去买了菜,把耗时间的鸡、肉之类烹饪好了。下午他有事忙,而我休息,便由我接力。过个祀节都要这么排档期、挤时间,祖宗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些小辈的诚意了。

经手的次数多了,一切程序也就熟门熟路,简而化之。上街买了祭祖的糕点、水果。在门市烹饪好祭祖的菜肴,然后端回家里。像往常一样,独自祭拜。祖宗们也该习惯请他们吃饭时唯有我这个外姓人侍候着。大家都忙,生活不易。

本家祭完祖外嫁的女儿才能来上坟,这也是传承的习俗。于是通知各处外嫁的女儿,相约第二天上坟。

周一,六点刚过,我刚洗完衣服,还没打理好自己,姑姑和小姑子就上门了。匆忙取了隔天准备好的一切上坟用的物事,赶往坟地。坟地就在家右侧的田渠上,也就一二十米远。婆婆生前规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死后就安葬在那,以便时时能望见家里。那里还有本家、别家的好几个祖宗,倒也热闹。有的在我嫁过来前就已去世,有的虽是嫁过来几年后去世的,但也仅是点头相识而已,如今看着墓碑,我已想不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唯有婆婆是我床前侍候至最后一天送走的亲人,去世已八年,却恍然如昨。

一年四季更迭,婆婆的坟头时光的痕迹了然。冬天的萧然和春天的繁茂并存——枯枝中杂草丛生。用镰刀清理杂草。一年雨水的冲刷,坟堆明显小了好多,用铁锹铲了新泥加固了坟堆。点上蜡烛,告知婆婆:我们都来看你了。风声都不曾回应,只有忙忙乱乱烧纸钱的声音。纸钱化成灰,随风飞散。坟堆上供的水果糕点,祭祀结束后大部分仍然被带走了。还有婆婆曾经的枕边人,几年来驻足都不曾,路人一般不顾一眼便离去了。婆婆一定会失望吧。

祭祀结束,该上班的上班,该出去玩的出去玩。清明时节的“断魂”,只在诗中。亲戚亦无悲,他人自高歌。

相关文章

  • 无悲喜,无善恶

    今年是2017年,刚刚过去520,今天周日。 为在微信朋友圈秀恩爱,四处闲逛,实为陪逛。微信突然响个不停,正好找个...

  • 悲喜辞——无县志

    那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山是崎岖的,有水是曲折的,有云是沉重的,有雾是密集的,有光是暗淡的,有风是间断的,有路是陡峭...

  • 人间谁人无悲喜

    悲与喜之际,易流溢真情,尘世间的我们,或哭或笑,很难掩饰。哭与笑之间,显现的是事物之极端,是两种完全相反状态。 “...

  • 清明

    清明,祭逝去先祖,不论远近。 清明,祭往昔时光,不论悲喜。 清明时节,天气突转,乍暖还寒。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到了...

  • 清明小长假,在悲喜之间

    清明小长假,在悲喜之间 一 清明前后,总会有一段时间的阴雨绵绵,空气里弥漫着古诗里那句“欲断”的伤感。 ...

  • 无感集||悲喜无度

  • 清明

    清明时节多明媚 路上行人思绪多 总是人间有悲喜 且惜且行是生活

  • 点绛唇·清明

    点绛唇·清明 众祭清明,山坡星火飞冥纸。乱风催泪。菊在焚香涕。 培土繁枝,风水虔诚里。植苗季。凡尘孝史。悲喜交加至...

  • 忆王孙

    微风春晓醉清明,自在无为一盏灯。忽闻桥头玉笛声。且倾听,唱出欢欣悲喜情。

  • 4/4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感事》王禹偁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无悲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mu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