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分析了一下,我们家张老师(家父)在处事方面,还是比较高明的。处在周围“不友好”村民的排挤之下,加上那个时候生活的困苦,他还能游刃有余,和母亲一起把我们四个抚养长大。其中,他和母亲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攀附和炫耀。
前一段时间,父亲和几个村民闲聊,其中一个说,我女儿在北京买了房,还有了北京的户口。很显然,儿女成了老一辈人闲聊中炫耀的资本。这其实并不稀奇,然而最让人无语的是,听父亲说,他每次闲聊都提到这个事情,他这种情况用我们这里的方言说——话重复三遍,鸡狗都不耐烦。
再来说说另外一个村民,他儿子是玩大车的,他是干工地的。每年一家的收入相当可观。就是这样,每逢过年回来,到我们家串门,十次得有九次讲他儿子会喝酒能办事,这说就说吧,后来在一次酒桌上,借着酒劲,开始对我科普酒桌文化了,当时那个氛围,看来我不喝酒,以他的“高见”,我在这个世上就没法生存一样,不喝酒难道有罪吗?在那说完,还不依不饶的,回来又跟到我们家说。鉴于他喝了点酒,不与他纠缠,只回了他一句:”不要把自己喜欢东西,强加到别人身上!”
就在前两天,他儿子喝了点酒,来我们家说了真话,他说:“我喝酒,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自己情愿的!”这话是可信的,正所谓,酒后吐真言,亦如此。当时他儿子又对我讲到:“其实,我并不比你看的书少,这几年,但凡有空我也看了有一两百本了。”我问他看的都是哪一类书。他说:有关于王阳明的,有毛泽东诗词之类的,最多的应该是毛泽东诗词。并当即吟诵几首毛泽东最有名的几首,说是你提哪一首,我都能给你背得出来。真是个人才啊!
后来从他的言谈中,我做出如下分析:他的内心也是孤独的,他很压抑,在生活中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在他们家却是有着差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