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沉沉的醒来,脑袋还有点大,意识到还有作业没交。使用《简书》第5天了,已经养成了每天写一篇小短文的习惯。今天是周末,也是元宵节,但不能破例。没有事情的失败都在最后,也没有成功的偶然在一瞬间。想做成的事,提高的能力,都来自来日积月累的锤炼。
你不睡,我就不睡
刚拿起笔记本,孩子就被吵醒了。说老实话,我本不想睡午觉的,只是为人父母的关爱,让我陪着她。另外,自己也对哄孩子睡觉的技术很有信心,也乐意承担这种责任。办法很简单,给她养成一种仪式性的习惯,并营造一种睡着的氛围。女儿知道和爸爸睡觉前可以听3个脑子里的故事(就是临时编出来的故事,不用拿着书,动作小,便于孩子安静)。这个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历来不论午休还是晚睡,如果由我来哄孩子,基本上都要这样。孩子知道第3个故事过后,无论自己怎么折腾,爸爸都会睡着,还有呼噜的陪伴,再继续没有意思,所以很快就睡着了。其实此时我不一定已经睡着,只是已经开始模仿打呼噜的声音,并按照睡眠的节奏。孩子是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十有八九,都会很快沉沉睡去。
如果中间孩子醒来,如果想让她再睡一会儿,就要马上再重复上面的办法。因为我的女儿会说,你不睡,我就不睡。其实这是人格的尊重,平等的诉求。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还有自我人格的建立,都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孩子无小事,当她对你说什么时,她一定是带着想法的。
上午因节日采购去过超市,走在儿童图书架面前,看到随处坐着翻看五颜六色读物的孩子,我就想到过人格的尊重。这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诉求,也是对成人的挑战。一个初出襁褓的幼儿,世界观刚刚初建,大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其参照归因而指导行动的根源。作为父母,需要不时俯下身段,与孩子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她的世界。此时虽有身材的长短,却不能掩盖灵魂的平等,除非必要,不要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她身上,让她感觉弱小带来的屈辱。
这里有读书的影子和生活的感悟。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有通过仪式建立习惯增进幸福的指导。有心理层面环境对行为影响的指导性意见。有斯多葛哲学接受命运的安排,竭力做到最好并珍惜拥有时光的规则。有为人父母的慈爱引发的深层思考。
补充一句。最近一次换工作的直接原因,就是要给自己时间和家人相处。孩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再补充一句。妻子对女儿说,每次都是爸爸先睡着。
冲动是魔鬼,找好另一半
我和妻子是外地而来的北漂,早已结婚生子,临时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为了能按时并争取提前还贷,这几年过得都很节检。这体现在我们的消费购物,特别是大件的购买。大件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数值,而是我们为了一件事愿意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会在基本饮食、医疗和子女的教育方面压缩开支。相信每个经历这一时期的家庭,也不会作出影响家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上午逛商店看中一款平板电脑。我看妻子喜欢,已经沉不住气了,高度表达了自己赞成出血的意愿。还是妻子最后一刻突然觉得舍不得,暂时中止了计划,说同事还有经济的选择,可以再看一看。出门后电商网站大致浏览了一下,价格差出许多。冲动没有形成结果,损失挽回在最后。
生活的构成
接受普通人的生活,接受命运的安排。过去的这么多年,没有经历什么惊心魂的大事,却也充满曲折的意味。每一次的转折,都能在冥冥中找到其中的关联。生活的事件是一连串的锁链,未必充分彼此确是必要条件。
我向往的是禅似的(有意境而变通)、斯多葛式的(有节制而享受)、罗素精神的(有理性而随意)、《美丽心灵》(有关爱而执着——约翰·纳什)般的普通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