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前三章学习心得
大多数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只需要吃饱穿暖,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理行为,研究这么小的孩子的行为,那是专业人士的课题,和我们无关,更有人把心理学看成是“”揣测心理”,跟星座一个道理,其实不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采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教养孩子,而不是“盲带”,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充裕,更应该是精神文明的上升,“儿童本位”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信仰,因为,关注学习儿童心理学,是每一个父母,每一位教育相关工作者的必修课。
专业书籍太多的理论知识,非科班出生,一个个的名词看得头晕脑胀,还好,做为一名妈妈,还是很感激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对于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的来讲,可能有点迟到.但是我同时还是一名一线阅读推广人,我的工作中非常需要这样的专业知识做辅助。
经常会碰到一些焦虑且无助的妈妈,因为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落后于同龄孩子,或者语言发展滞后等等等,线上线下都会经常碰到咨询的妈妈,哪怕我们只是一名绘本馆馆长,但是仍然有很多妈妈在我们这里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凭借自己的带孩子的经验,或者在某个地方老到一些相关育儿只是的只言片语来帮助家长,很多的时候,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效果。
学过儿童心理学之后,感觉很多点都可以和绘本结合起来,在小朋友的各种敏感期给到家长最合适的推荐,也明白专业的绘本推荐,都是根据每个时期儿童的不同发展来的,比如12-18个月的孩子,就可以推荐一些图画多,只有叠音词或者单独词的绘本《蹦》《抱抱》《喂,哎》等等之类的绘本,而在18-24个月,1岁半到两岁的孩子,由于语言飞速发展,可以选取一些文字略丰富的绘本。比如《小鼠波波》系列。
另外让我觉得很受用的是,比如关于“关键期”和“敏感期”概念的说法,很多早期教育机构甚至是阅读行业的人,喜欢说“关键期”,给家长制造焦虑,而科学的说法,关键期给予很多的刺激不一定会使孩子的某项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且关键期对于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经验的性质和经验获得的时间要求或许严格,因此,我们如果用“敏感期”一词,则会比较合适,敏感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大脑对于某些特定方面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这段时间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则特别有效。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以“儿童本位”为信仰,才能教育出心中重新爱的孩子。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天赋学习者,他有自有自然的学习方式,通过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愿我们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世界不是我们讲给他听教给他,而是他在“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