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在苏联建立之初,有一个学者,就判断了苏联必败的结局。
有这么厉害吗?而这个学者用以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听说,这个学者,就是用一句正确的废话来判断的。那句话就是,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达不到他的目的,那么,他就不会去做,或者,他就会改变他的行为。而如果一个社会,违反了这个原则,违背了这个人性,那么,就不能持续,就不能长久。
如果说,这是真的,那么,就告诉了我们,正确的废话,就是最基本的常识,最基本的事实。有很多东西,都是从最基本的常识延伸出来的,有很多结论,都是从基本的事实判断出来的。
就好比,老人,或者一些人常常说,人总是要吃饭的。
人总是要吃饭的,这就是真理。如果一个人,不用吃饭,他就是神仙了,就仙气飘飘了。当一个人,每天睡觉24小时,他就不用吃饭了。只有这些情况之下,才不用吃饭了。
看世界历史,传说中,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去城市化之后,柬埔寨养不了那么多人,于是,波尔布特就让300多万柬埔寨人民每天睡觉二十四小时,从而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有人说,300万不是波尔布特的极限,而是柬埔寨的极限。如果波尔布特在大国,就远远不止300万,恐怕3000万都不止。
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人就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而在历史上,经常有吃不上饭的时期,吃不上饭了,又会发生什么呢?人相食,易子而食。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还有两脚羊的传说。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更好的统治,就采取弱民和愚民政策。愚民,就是知识垄断,还有搞封建迷信之类的东西,当然还有很多招式。至于弱民,弱民之至,就是让人们处于吃不饱的一种状态。听说,大清设计了33两白银的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如同一些人常常说的,饿不死,吃不饱,也发不了财。因为人总是要吃饭的,不干活就没有饭吃,所以,老百姓就劳动起来了,就创造财富了。创造出来的财富,大清就拿走了很多,让老百姓吃不饱,然后更勤劳。至于发财,总是会被打击的,所以是不可能的。这样,就用这个吃饭问题拿捏住了老百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