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说到周朝的“礼”。因为这个礼,周朝存在了七八百年。即使后面诸候崛起,无论实力还是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比周天子要强得多。但即使面对最无能的周天子,他们往往都恭敬有加。因为这当中有一个礼的存在,大家都恪守着同样的规则。但后来,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了。而周威烈王不仅没有平叛,制止其不端行为,反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候。这等于是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周礼,既然所谓的“礼”已经不存在了,诸候还要恪守所谓的礼干什么呢?
其实,这一概念引申到家庭也是一样的。每个家庭中在长期的积淀中都会形成一定的家风,会有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也可认为是一种的“礼”。在古代,一个家族往往有族长主持大局。而一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也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如果谁不遵守约定,破坏了其中的规则,在古代是会受到惩罚的。惩罚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家法伺候”,或“族规”对待。所以,相对来说,大家都能够恪守自己的家风家训。
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礼的理解似乎越来越淡化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言语似乎只存在教科书中,践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虽然习大大提倡良好的家风家训,但长期以来的空白,想一下子填补是很困难的。已经扭曲的社会观念,想要扳正过来,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日的。
一个家庭中缺少一定的家规,也没有任何惩诫或激励措施,在民主化的今日,家长也缺乏了旧日的威严。这时候想要维系一个家庭的和谐,统一,往往靠的是自觉,而不是规则,不是家风。如果是原生家庭还好,但而立之年总是要成家的。只要进了新成员,大家的观念、习惯就会发生冲突。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规则是,新来的成员肯定是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融入到新的家庭中。而大家庭中的成员肯定也要尊重新成员,适当调整自己的旧有惯,努力寻求彼此的平衡与和谐。大多数人,大多数家庭都会经历这一过程,或长或短,最终成为一家子。
可是总有一些人,是怎么也不能融入这个大家庭的。有的是确实做不到,而有的呢,竟然是根本就没这想法。他们可能认为,你家是你家,我家是我家,我干嘛要和他们套近乎,按你家那套办呢?遇到这种新加入者,对原来的大家庭来说,有可能是一次灾难性的大震荡。原先大家努力维护,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和谐氛围,就被他这么轻而易举地破坏了。而你似乎只能不满甚而愤怒,却不能拿她怎么滴。家主早就没有了旧社会的威严,说话也未必起作用。关键是家主为了维稳,往往还选择包容,和稀泥。无形中,就助长了入侵者的傲慢,更无视你的家风或家规了。这就大大伤了一直恪守家风家训的人的心,必然产生不满。有主见的表达不满,没主见的和稀泥;思维清晰的站起来,老实的揣着委屈。长此以往,原先良好的家风必然荡然无存,甚至纷争不断。
虽然家主并没有旧社会那样的威严,但作为长辈,说话总体还是有权威的。如果新加入者在开始破坏规则时,家主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其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纷争了。可惜,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家主都选择了息事宁人,忍气吞声。他们不知道,很多的“礼”是要靠大家用心经营的,一旦破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家主没有家主的样子,晚辈也没有晚辈的样子。试问,这样的家庭还有凝聚力吗?
我以为,一个家庭一定要形成一定的家风家训。虽然不像礼教社会那么严格、苛刻,但至少要有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有大家约定俗成的规则。遇到破坏家风的行为,就应该坚决制止。如果这时候讲人情,讲面子,将来可能丢掉大的人情和面子,得不偿失!
总之,每个家庭应该有意识、无意识地形成属于自己家庭的“礼”,并努力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