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原文出自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指的是《尚书》。说的是,孟子在读《尚书》时,对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很不理解。武王率领正义之师讨伐纣王,又有部分商朝军人的积极响应,理应一路所向披靡,怎么会“血之柳杵”呢?(战场上的血把舂米的木棒都飘起来了)。如果不是描写的两军交战,那就是胜利方对敌方的屠戮了,那就更不符合武王仁义之师的形象了。
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孟子读书敢于大胆怀疑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尤为可贵。尤其是对培训师这个职业。
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太快了。多到你眼花缭乱,快到你信手拈来。电视广播大家已经不看不听了,报纸杂志现在基本没人去翻了,打开手机,你想有的应有尽有,你不想有的也会拼命推送给你,你避之不及。
但是,培训师请注意,这些只是信息而已,不是知识。
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员做一个体验练习。我会打开一张PPT,在上面公布一个健康知识,每天1分钟,按压头部、腰部、腿部各10下,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80%。从我打开这张PPT开始,有些学员就已经在下意识模仿了,随着我的讲解,有人开始拍照保存了。
等大家做完这些动作,我会告诉大家,这个信息是我随机瞎编的,根本不能算数。关键是,这样的信息每天都充斥我们的网络,我们真的学会分辨了吗?
培训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别误人子弟。
对于任何“道”的层面的知识,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查阅经典,对照理论原著,最好是原版原文,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含糊。
仅仅是遵循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是世界的客观规律,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作为培训师,要学会判断和鉴别,我们所遵照的理论和模型,是否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是否符合企业培训的实际需求,是否符合学员的具体情况?
尽信书,不如无书,首先要多去翻书,有系统的功底,然后要有发展的眼光来看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