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被老公硬拉着参加高中同学的聚会。这次聚会的地点在日新的一个农家里,我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放下了手里的事,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去了。
这处农家,是同学在自己家的旁边自制了一个很大的拥有文化气息的“石头斋”。上一次去,是两年前的春天吧,坐在他自盖的草屋里品茶,听他讲关于各种石头的故事。其实我是不懂这些的,但我觉得特别神奇,一个不起眼的石头,经过他的打磨后,就会变成一个艺术品。我唯有静听,感受这份宁静地文化气息。
这次,听说又是去那里,充满了期待,听说他的农家已经有了新的变化,我特别期待。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熟悉的门口,门还是那门,铁做的栅栏。以前喝茶的草屋还在,但明显已经废弃了。心里是奇怪于为什么会废弃呢?继续往里走,首先是很大的作坊,应该有200平吧,摆满了收集的各种树根、成品的可卖的作品。听朋友说,只是右手边的成品,估计上千万。晚上吃完饭后,主人逐一给我们介绍每个作品的故事,讲解每个作品的材质,我才明白,真不是吹的。
再往里走,房子变成长条形,一张古色古香的床,几张古旧的胡桃木椅子,一张写手笔字的长条形桌子等,与前面的作坊完全不同的风格。穿过这个房子,进入一个小房间,就摆了两个老旧的柜子,一张雕刻有繁复花纹的床,一张较大的泡茶的茶具,估计,这是主人休息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我猜错了,这是主人偶尔小憩的地方)。
继续走,入眼就是一片绿,一个喝茶的棚子,下面的一位友人正在沏茶。另有两三位朋友正盘腿坐在那里品茶、聊天,好美的意境!
走过去的路,都由石墩子铺成,走在上面,特别踏实。别的朋友已经在右手边的开阔厨房地忙碌了起来。每个人都在镜框里,小小的厨房五脏俱全,各种刀具,各种用品,各种锅,原来,这里还接待愿意自己做饭的朋友。
我的语言总是很贫乏的,写不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只是各种欢声笑语中,感觉回到儿时的野炊,释放了多年在城市集中的喧嚣,回归宁静。一餐没完,大家都在讨论下一次的相聚,想再来的,不只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