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互联网圈里发生了一件好好笑的事情:
今日头条以一个问题500元左右的价格挖走了300名知乎大V,于是众人开始在知乎、微博、朋友圈刷屏。
我觉得好笑的不是这件事是,而是以下两个的观点:
1.原来知乎上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年入百万的知乎大V,都是包装出来的;
2.你看马云,马化腾这些人会上知乎吗?知乎上只不过是一帮伪精英在讲故事而已。
(某大v的微博截图)
我觉得这些人的嘲笑非常有道理:一个愿意被500元一个答案挖走的人,年薪怎么可能会在百万以上?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逻辑太绕了,没有深刻表达出这些人背后想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自作主张来把他们的意思转化成这样一句话:一个自己没有写出过阅读量10万+文章的人,凭什么去教人写10万+?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这种逻辑在我国互联网上特别流行,大家嘲笑的并不是这些人经不住金钱的考验而选择“叛变”,而是突然有一种哇的感觉:
原来那些像模像样在讲大道理的知乎大V们,是这样一个情况,并非我们印象中随随便便都是年入百万,学校都是出自于985,211的的精英氛围。
知乎大V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知乎大V, 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分享年入百万的经验,而是在用一套大家能够接受的逻辑整理出了一般人整理不到的知识。
这些知识未必是他们个人的经验总结,但都是对这些一个个提问非常系统化的整理。
你可以认为他们的分享是在扯淡,但是他们这种能把蛋扯这么大的本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况且真正的学习更需要在意的是知识本身,而并不是分享者是谁,了解分享者是为了更好的去理解知识,而不是去主观的判断知识是否有价值。
不过按照大众的观点,大家更愿意相信成功人士的真言,而不愿意去倾听一个你身边人的忠告。
首先,像马云马化腾这类人会不会通过知乎去分享自己的真正的经验呢?
即便他们偶尔通过互联网向外界传达了众多真理名言,那也是经过他们的公关团队包装或者自己逐步包装出来的。
不包装过的观点能传播开吗?
你走街上看看有几个美女是没有化过妆的。
我刚跟一个想学写作的兄弟发了一段话:
不要在文章里用一些太俗的字眼,比如我草之类的,你看马云这些人会在公开场合讲这些字眼吗?
但是私下呢?看过马云有段小视频的人就知道了,和我们普通人说话没两样。
那么也就是说,你们听到的成功人士的名人名言,很有可能是由众多“没有成功的公关团队”根据成功人士的意思帮着写出来的。
那和这些知乎大V根据搜集资料整理出来的答案,有什么太本质的区别呢?
“知识输出”的本质是一门专业技能,和我们做技术开发,做产品研发,做营销策划一样都是一门专业技能。
一次成功的“知识输出”,需要涉及到大量的知识收集和整理,以及对受众的分析,才能让读者有更全面的收获。这种专业能力未必是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所拥有的技能。
我们就拿自媒体大V咪蒙来说,她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多爆炸的文章,一方面是基于当时的媒体情况,这叫大趋势;
另外一个是基于她的朋友圈情况,这叫种市场情况;
然后再加上她的文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这叫产品情况;
综合了以上这些因素才造就了今天的咪蒙。
咪蒙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或许也能够给大家总结出个一二三来,但这种总结出来的经验未必能够被大众消化。
她更多能总结的经验是:基于已经占据的市场(关注的粉丝群),如何持续去推出吸引这些关注人群来阅读转发的文章。
这个市场很有可能是她无意打开的,而未必是经过专业的调研分析,然后设计出来的。
举个不通俗的例子,她很有可能就像我们今天的某个创业者,无意买了一块地,没有想到政府竟然高价收购大赚了一笔,于是她顺着这个思路和累积的资源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即便她把这个方法公布出来,其他人真能顺着这个思路发财么?
她有自己的成功经验,但她未必有一套能面向所有公众号,总结出一套大而全的10万+套路,并且成功输出给其他人来学习。
也就是说,如若咪蒙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去做新媒体负责人,她或许还是能够写出10万+,但跳槽到一家咨询公司却未必能指导其他企业写出10万+。
或许反而不如一个 没有写过10万+,但却是专门做知识教育的人,他能够很擅长去研究咪蒙的文章的套路,采访咪蒙以及客观总结出其背后产生的原因等。
然后像设计产品一样把他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出来,这样经过“专业化设计的产品”反而能够对大家产生更大的的帮助。
我真的很少看到哪个在某领域成功的人,出来讲课讲的让人真正能够去落地一些东西的,反而是一些专业的讲师帮我们指导了很多可以落地的方法论。
成功人士的讲课叫分享经验,而专业讲师的讲课才能真正帮助更多人去落地。
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和指导别人把事情干好是两种能力,虽然有些牛逼的人可以两者能力兼具,但事实是很多人能把其中一项干好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或许这样讲大家还不够理解,我再来讲另外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李叫兽是 营销类文章 10万+的杰出代表,能够把营销类的文章写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写作能力。
我研究并模仿过他的写作套路,也整出了几分像模像样的文章(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和他的没有太大差别)
即便按我的模仿水平只有50%来算,那么根据李叫兽篇篇10万+的阅读量,那么我的文章也应该会到5万+,哪怕模仿水平再打低一点的分数,按照1万+来算,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可事实很可惜,通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我不仅没有拿到1万+的阅读量,反而跌破了我的历史记录只有惨惨的一两百,还不如我随便写的一些文章也有上千的阅读。
从产品设计层面来说,我个人认为至少是合格的,有耐心看过我这几篇文章的朋友也表示不错。
但是没有成为像预期调研的那样数据,那么最关键的还是没有基于我的受众群体以及当前的媒体情况去做分析而造成的。
举个例子,昨天腾讯公益的H5刷屏了,当时如若我只要肯追这个热点,那么无论怎么样去写一篇文章,几千阅读还是有的。
我测试过这个点,随手写过几篇紧抓当时热点的文章,就轻松突破数千了。如若我写的认真点加上一些人的转发,就很容易破万了。
所以一个能够在自己公众号写出10万+的人,他未必有教人写出10万+的能力;
而一个能将这套理论总结出来的人未必能够写出10万+的文章,但是他却可以洞察出背后的本质,把这些本质总结出来给其他人去参考和学习。
因此,我们作为读者一定要明白,我们到底要的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还是执着于这种成功经验是由谁讲出来的。
当然如若有幸能够得到成功人士的亲自指点,那么其效果肯定会比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好。
但是大多数人还并未处于人际金字塔的顶尖,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该领域的成功人士来咨询指导。
并且,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劳烦到成功人士来指导,有些问题明明初中生就能干,为何非要请一个博士来解决呢?
所以我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去对知识本身进行洞察和思考,对分享者本身去做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 知识本身的维度。
就像昨晚 小米投资部的一个人在知乎分享说:创业就一定要做到第一,做不到第一就不要做一样。
根据这样的观点,那么中国大部分在创业的人都不应该去开始。
这位孙先生的观点并没有错,但是他是站在小米的角度上来说,像他们这种势能这么高的公司,无论是去投资企业还是建议自己身边的朋友,确实可以从这个角度。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中国千千万万的创业者都是屌丝创业者,他们能够将一家企业从0经营到稳定盈利,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对他们个人来说也已经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如若非要执着于行业第一,那么很有可能这些公司都会产生动荡不安。
so,不管是谁分享出来的经验,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知识本身的逻辑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其分享的层面是否适合现在的自己,而千万不要去认为对方的身份不行而如何如何,这是大大的错误。
这个号专门分享一些 不是那么有趣的营销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