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失败的恐惧
其实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恐惧后还对自己推波助澜的情绪。
这种螺旋式的情绪推理,可以让我们陷入到一种不可逃离的状态之中,一旦身体起了某种反应那么我们就会自以为恐惧的剧情必定会发生,比如这里对失败的恐惧就是认为我们会一直失败。
情绪推理把主体的身体反应理解为证明危险确实存在的证据。比如说平时感到不安的眼神,在自我遇到挫折之后把这种不安引起的反应理解为对方是在嘲笑自己的证据。然后就会陷入到对这种不舒服的错误或者过度的演绎之中。
其实恐惧失败并没有错,人人都会失败,但是如果这种恐惧使我们错误的使用了对现实的敏感,而不是采取适应环境的措施,那么恐惧感会使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让恐惧待在它合适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是评估、控制这种不适,然后勇敢的朝自己的愿望迈进。
2.看见现在的自己,同过去说再见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强迫性重复。这是一种不断重复童年创伤的形式,目的是回到当初的创伤情景希望修正童年时的伤害。这也是我们很难作出和过去不同选择的困难之一,但是通过一些方法还是可以实现的。
例如,如果儿时经历过成绩的落榜,被父母很大程度的呵责,那么成年之后,他极有可能选择回到儿时相似的情景,也就是再次创造出自己失败落榜的场景然后希望去修正它,让自己成功起来,但这其实是回到了儿时那个受伤的自己,是想修正它让父母接纳的。可是遗憾的是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选择和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勇敢的做出同过去不一样的选择,告诉自己现在和过去已经不同了。过去为了修正创伤而在潜意识中创造了失败,然后再次努力的成功。这种努力是时候喊停了,也就是努力让自己不再努力了。
不需要自己创造的失败了,当意识到这一点才是人生真正重写的开始,说到底失败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是失败外壳下的资源。
3.用思维改变对结果的看法
很多时候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并一定是现实反映的样子,好的结果并不一定会一直好下去,坏的结果也同理。如果认为一次失败自己下一次就一定会失败的话这是典型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很有可能让我们停止不前,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需要多次的失败和成功才能到终点的,所以不使用线性思维认为某个结果只是自己目的的一个节点而已。
所以当遇到失败时,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同样的提到的一种思维会让失败带来负面结果的还有:僵化性思维。这种思维带来的是毁灭性打击也就是相信自己无法再次站起来了,与之相反的有成长性思维,即相信自我有成长的空间,并能取得成功。对于培养自己成长性的思维主要是从现实情境中去发现然后改变以往的习惯性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