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包含内容很多,有政治、民族、阶级、友情、亲情等题材。
阿富汗,这个和我们彼邻的国家,一提到这个国家,我们的脑海中闪现的可能就是一个个受尽战争与种族迫害的受苦形象。这本书虽然没有以战争做为主线索,但是,也从阿米尔及哈桑的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下人民生活的艰辛,还有种族歧视是多么的荒唐和让人无法承受。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自由的,是和平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当珍惜这种生活,努力当下。
另外,书中哈桑对阿米尔的那份情感,已经超越了种族和阶级。那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最善的一种情感,没有丝毫半点的杂质、忘我的一种境界。还有他身上的乐观、坚韧、刻苦耐劳,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即使你让我吃土,我也去吃。但是,你会让我去吃土吗?”
--这两句话,最好的诠释了哈桑对阿米尔、阿里对阿米尔爸爸的那种忠贞不渝的感情。
在看古代电视剧或电影时,也经常会有将士对将领、佣人对主人、朋友对朋友的忠贞不渝、洒血牺牲,时至今日,还有多少这种忠烈的情感?
说起来,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丰富且真实的情感。
这本书中表现的情感不仅仅是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情,也不仅仅是阿米尔和父亲的那种亲情。它是直达我们内心的那种情感,通过它,我们都能看到自己内心的那种偶尔会有的心绪。比如在面对至爱的人的时候那份疑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的那份退缩与逃避;伤害别人的时候那份快意和不安;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推动亲人时的那份悲伤孤独;回首往事时的那份自责、赎罪的冲动;还有埋在内心身处的那份自卑等等。
阿米尔看着哈桑为他而受欺负、为了逃避自己内心的不安而编造理由赶出哈桑父子的场景、阿米尔出走美国的情形、因为内心不安回来寻找哈桑的过程、在孤儿院看到哈桑的儿子的情形……这一幕幕场景在笔者的笔下,像一个尖利的刀子一样刻在我们内心,把人性的真实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至,尽乎残酷,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
书的结尾是美好的。阿米尔想尽办法把哈桑的儿子接到了自己身边,细微入致的照顾,来偿还内心对哈桑的那份负疚。可以说,他追到了那只飘忽不定的风筝。
我们每人个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他在引领我们前进。它在我们软弱的时候给我们力量,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安慰,在我们犯错时给我们鞭打……
我是斯嘉莉,我是一名职业正面管教讲师。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养育孩子。欢迎大家加微信和我一起交流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