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那天,我以为就是平常的一天,但当此刻我回头看去,那天似乎就是塑造今天的源头,而当时的我浑然不知。
崩塌
那年我28岁,沉浸于恋爱,工作稳定,只是这份工作似乎很难再付激情,我纠结了很久想要辞职。家人朋友劝我稳妥生活、别再折腾,我也顺势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终于在那一天,我打消了辞职的念头,决定和这家在我低谷时期帮助我成长的企业共度我一生最美好的年华。
如今站在30岁的关口,结婚、蜜月旅行、家人重病……好事坏事都是不曾经历的事情。当我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回到原本的“安稳”时,从未担心过的工作,却几乎给了我致命的打击,我生命中曾经最重视的一角瞬间崩塌。
我以为自己会嚎啕大哭,实际却异常平静。在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这或许正是你的转机,改变“安稳”的人生轨道,去岔路看看想看的风景,也许曲折、痛苦,但是当你老去,却不会后悔。”梦想,那个仿佛已经从生命中隐去的词,突然无比清晰的浮现于眼前。
30岁,还能谈梦想吗?
毕业七年,工作不算出彩但也从未懈怠。近期经历的这次崩塌,让我看清安稳本就是假象,即便你是太阳,隐藏的黑暗亦可将你吞噬。我知生活不易、不该任性妄为,可仅有一次的人生,更不想消磨于自我安慰,曾经梦想靠读书写字过一生,不知30岁重启梦想是否太晚。
没有投稿的经验、很少写文章、非科班、30岁、失业、被骗到积蓄几乎清零……如果这个说着梦想的人是我的朋友,我一定劝他现实一点,找份正经工作、按部就班重新回归正轨,或者觉得这就是他一时打击过大的逃避现实,但是当这个人是我自己,我还能怎么办呢?
每个人的英雄之旅
人之为人,是因为人可以编织故事,以故事应对不确定而又过于庞大的世界,所谓三观即是每个人所相信的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早在1949年,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千面英雄》,将英雄的旅程归纳为:启程、启蒙、考验与归来。我们接受命运的召唤,踏上考验之旅,最终将生命的多彩传承给另一个未来的“英雄”。
我曾想找到我的职场英雄,希冀他会在一个万众嘱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云带我飞升天界精英。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也就将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上。在我已经解锁的三十年人生中,我终未认出这位贵人,我相信贵人常有,但我却还未练就识别贵人的眼光,以及与贵人匹敌的能力。
遇见贵人,是锦上添花的幸运,如果遇不到,我更希望成为别人的的贵人。
而我的英雄,终究只能是我自己。我接受内心的召唤,准备启程前往下一站的未知。
接受“我”可能不是“我们”
以往的工作我基本都能胜任,七年职场老鸟也算是可以独当一面,但私下总是不太合群,想法幼稚天真。这是我的缺点,但缺点有时也可以变成我们的闪光点。就算是自欺欺人也好,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世界有什么不好呢?其实那些所谓合群的朋友们多多少少也在羡慕着有些任性的我吧。
“一样”带来安全感,但“不一样”并不一定是错的。小时候看电视喜欢把剧中人分为好人与坏人,而越长大越理解角度不同、环境不同、立场不同等等都能影响一个人,可能无关好坏,更无从区分。
在我初入职场的时候,一个领导在一次批评我时说:“你代表不了大家,说‘我觉得……’就可以,不要说‘我们觉得’”。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颠覆。我看到的无数职场文章都在说,多说“我们”少提“我”。因此无论何时我都很少提自己,哪怕自己的功劳被别人抢去、哪怕一直被叫“老好人”。但是一直在说“我们”,扪心自问,这个“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保护伞:“我”的想法也许不对,但是“我们”都认为的想法不会错啊!你要听“我们”的!“我们”给自卑的我带来了狐假虎威的掌控感,总是自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就是大部分人都该认同的,但现在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更多元,这其实是更正常的社会。“我”代表不了别人,别自以为是的说“我们”了。
30岁梦想重启,我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