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首都教育“年度金句”(第二弹)来了!30位知名校长分享教育智慧,

首都教育“年度金句”(第二弹)来了!30位知名校长分享教育智慧,

作者: 六六小淘气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3:34 被阅读76次

    1、窦桂梅(清华附小校长)

      若要获得温暖,必须做主动的行动者

      当我和老师们一道翻阅你们的心路历程,我们发现,每一届毕业生的感受都是那么相似。你们留下的这些温暖词句,是清华附小毕业学子们共同的语言密码和成长胎记。看着这些温暖的词句,我想,这一堂课就从你们的预学单谈起,伴随着三句话、三本书,送给你们:

    请相信,这本“老书”会伴随你的一生,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推荐:老子——《道德经》)

    请相信,若要获得温暖,必须做主动的行动者。因为你所做的公德,最终积攒成你的福德。

    请相信,读懂中国人的历史,我们的生命近些。就延展了五千年,我们就找回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伟大人格与审美文化。(推荐:申赋渔——《诸神的踪迹》)

    请相信,阅读的过程,就是在阅读里“安身”,靠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再近些。

    请相信,在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问上,唯有“梦想与意志”结合才是成志的试金石。(推荐: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请相信,即使寂寞困苦,也要坚持你的梦想。成志教育帮助同学们成为未来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2、芦咏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父母需尊重孩子,

    还要共同参与活动

      怎样实现高质量的陪伴呢?首先,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尊重。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父母要一听二问三才讲话,要把看法、建议放到后面,而更多的是把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放在第一位。

    第二个陪伴就是参与。无论一听二问三讲话、从尊重开始,还是共同参与做活动,强调的是感同身受。最重要的是杜绝一家三口、四口一人一个手机,都是低头族,人在心不在。我们学校针对这点做过一些尝试,比如“一二一”活动,就是一个孩子拉着两个大人的手,共同做一项体育活动,增加亲子间的快乐感和亲密度。

    转型时期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变化,会对高质量的陪伴有什么样的帮助呢?要拥抱信息技术,但是要慎重去用它。当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足、还不具备独立使用能力的时候,需要监管。但是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

    3、刘畅(中关村一小校长)

      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找到他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珍贵,就在于你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这种个体的独特性是一个人成长与幸福的立足点。要想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就必须珍视这种源自儿童自然天性的独特性,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找到他自己。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要构建一个适应孩子快乐成长的学校公共生活空间,并提供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从教育的圆心中抽身隐退,从原来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为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和服务者,把儿童放在圆中央,发现并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价值,陪伴并等待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悄然绽放。

    4、杨刚(中关村二小校长)

      基础教育,要用更开阔的眼光去看孩子的培养

      我们透过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再反思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到底教给孩子什么?

    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以及经历的积累,对于基础教育的感觉也更深了。比如说我们孩子的成长、成才、成人。这个基础真的就像盖楼似的,你只有打好根基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你根基不牢,最后肯定是楼倒楼塌。

    根基是打什么?打的就是我们良好的一种品质,做人做事,他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础是一层一层建设的,基础打的越牢、越好,孩子们将来成长成材也会越好。

    基础教育做的越久,就越对基础这两个字有更深的认识。我们教育应该站位要更高一些,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开阔的眼光去看我们孩子的培养。立德树人,到底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就是我们未来培养的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理解和感悟,对于基础教育也更感觉到责任重大。

    5、李磊(丰台五小校长)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

      丰台五小的“幸福教育”包括四个密不可分的要素:激扬自我是起点,共建关爱是基础,创造精彩是途径,积淀幸福是目的。它的价值核心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每位学生今天的幸福,更是为他们的未来幸福打基础。学校始终要立足培养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也能够为其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也是学校对学生的最大关照。它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心身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体魄是健康的;心灵是民主的、自由的、张扬的;行为是规范的、严格的、自律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学生是否具有自由自觉的行为意识成为关键。依据学生发展现状,我们确立了“自主、自律、自信、自强、自豪”的 “五自”学生培养目标,成为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与“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

    6、许培军(翠微小学校长)

      我们需要关照孩子的价值世界,

    更需要关照孩子的自我世界

      我们需要关照孩子的价值世界。在如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价值信仰的迷失使得价值观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 责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幸福教育等一系列教育范畴都被提了出来, 并且在许多中小学校园得到了践行。

    同时, 我们更需要关照孩子的自我世界。当今社会,人们几乎是被裹挟着前行,马不停蹄。孩子也是一样。一旦停下来,我们会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不会休闲,甚至最基本的“玩”都简单乏味,所剩下的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可以自主支配时间的时候,他们反而失去了自主选择的勇气和能力。

    所以, 无论是责任教育还是感恩教育, 抑或是幸福教育, 最终都应该落脚在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与其费尽心思在孩子心灵深处培育价值观的种子, 倒不如教会孩子以一种自主的、积极的、负责的姿态去管理, 去省察, 去协商, 去调节。

    高素质、高能力是重要的, 但是, 培养出拥有健康自我, 在这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能够自主、自在地生活的人却是最为基本的。

    7、王铮(北大附中校长)

      把学生的时间抢救回来,

    就要提供一个充盈的学校生活

      过去我们希望把学生的考试压力减轻一些,结果大家又全在思考如何把这空闲填充起来。所以即便现在学校减轻了压力,学生又跑去培训机构;周一到周五减轻了,周六、周日又把它加回来,成了一种死循环。

    把学生的时间抢救回来,就要提供一个充盈的学校生活。北大附中就是从这些角度来思考:如果要设计更多的内容来填充学生的生活,那就不能把人当机器来使,或者把人培养成机器。毕竟未来社会,机器在很多方面比人都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要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打基础,学校必须首当其冲站出来给他们创造条件。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顺应个性发展。第二,我们要搭建多元的知识结构。社会的发展正在多元化,北大附中也正在形成多元体系。

    8、周建华(人大附中书记兼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最高明的老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

      课堂要变,关键老师要变,首先从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变起。有三个词,第一层面,老师是“控制者”;第二个层面,老师意识到要做“引领者”;第三个层面,最优秀的老师要做“隐身者”。“隐身”以后把工夫花在课外,第一就是提高设计学生深度学习活动的能力,这个能力目前是我们普遍比较弱的。第二就是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的一致性的设计、实施、评价、矫正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最需要的能力。

    教师成长有三个支架:站在自己的肩膀成长,靠反思实践;站在团队肩膀上成长,靠同伴互助;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靠专业引领。

    9、张斌平(北京五中教育集团校长)

      培养孩子精气神,就是让他一辈子都有动力

      现在中学的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很多人都在围绕着怎么选才对来讨论。可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选择的对与不对,而是有没有得选。怎么说呢?因为现在孩子们对社会了解得太少了,他头脑里就没有那么多选项。

    只是中学生这样,眼下很多大学生还很迷惘和困惑,比如社会中的宅男或啃老现象。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啃老族,经济原因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动力,没有方向。

    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就需要从事教育的人自发地思考自己培养人是为了什么。必须在自己眼光可及的范围内,想明白自己培养的学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也是我把培养精气神作为教育理念的一个原因,培养孩子的动力,比他获得什么奖或是学业成绩更重要。培养孩子精气神就是让他一辈子都有动力。

    10、任志瑜(理工附中校长)

      毅之所在,圣之所至

      达到圣贤之关键是要具有坚强的毅力。"毅"即对一个长远目标的持续热情从而恒久坚持——毅之所在,圣之所至。

    毅之所在,在于坚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太阳",但目标能否实现,关键不是父母、也不在老师,而是我们自己!

    毅之所在,在于追求。我们的愿景:理工附中教育让人信赖,理工附中老师令人尊敬,理工附中学生使人赞赏。使人赞赏的标准就是:理工附中的学生要成为人们心目中学生气质形象的标杆!男生英俊:大气、沉毅、担当;女生淑雅:内秀、友善、文雅。

    毅之所在,在于拼搏。这次在韩国平昌冬奥会上为国争光的武大靖,在夺冠后和他的教练、恩师李琰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用每一枪都全力拼搏的专注、每一天都刻苦努力的训练,换得这个当之无愧的冠军。

    11、陈爱玉(一七一中学校长)

      带着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

      做有层次无淘汰的三优教育;惠师惠生惠民;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让阅读成为我们 师生共同的信仰;没有落实,就没有基础,没有高度, 就没有高分;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学校应该成为加工课程的地方;应试成果,是素质教育的土壤上开放的一朵奇葩;让我们的教育变得简单而有力量;带着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

    12、沈军(八一学校校长)

      学生发展的实质是成长,

    成长的实质是认知升级自我进化的过程

      教育发展到今天,学校的变革不在于技术、资源和高楼大厦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变化、人的观念的变化、学校管理结构的变化。

    我们常说,要把学生放在学校的正中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性思考。学校教育开始回归到教育的原点。

    今天,我们在讨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更多地去了解行业状态,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态势。“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这样的态势给教育方向以很好的启示:

    学校要去发掘一个学生的长板,将其自身潜能和兴趣特长进行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去激发他的内驱力;学生所拥有的这些能力最终要与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景结合;学生发展的实质是成长,成长的实质是认知升级自我进化的过程。

    13、林辉(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

      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

    而是能够培育孩子生命的自觉

      作为校长的综合素养,我觉得首先一点是政治素养。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教育初心就是为孩子谋幸福,为国家育人才,教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种坚定的理念,是我们作为校长的政治素养。

    第二,系统思维的素养。首先是校长必须有清晰的理念,这铸就了你的教育使命;有了教育使命就会去思考到底这个使命要给孩子什么,这是育人目标;育人目标形成之后,课程体系是围绕育人目标去构建的,课程要能够在课堂上落地,学生的活动也是围绕着育人目标去展开的。

    第三,把改革实效落实到课堂。每堂课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要很清晰,而且要有评价、有检测。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孩子学习动力能够内化,能够培育生命的自觉,这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老师。所以在丰富课程的基础上,校长一个很重要的素养就是要能沉到课堂,把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梳理出来。

    第四,办学一定要依靠老师、信赖老师。如何能够把校长的理念、思考和想法落地,让孩子们真正受益,都要靠老师。

    14、马志太(北交大附中党委书记)

      每个成功家庭教育方法都不可移植,

    更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模板可以被套用

      从认识论角度看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特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书籍和专家都提醒家长,不要先入为主认定自己的孩子特殊。于社会规则和发展平均的角度说,这是有道理的;于每个孩子个性和特质的角度说,恰恰相反。大量实验证明,即便同卵双胞胎,也会在性格和特质上有明显的差别。

    每个成功家庭教育方法都不可移植,更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模板可以被套用。“虎妈”的教育方法成就了她的女儿们,但可能对你的孩子来说就是“灾难”;“放养”式快乐教育有成功的案例,不见得对你的孩子成长就有好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实施以一模一样的东西。”

    15、张琳(北京十四中校长)

      做温暖学生灵魂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学校是增长人的智慧的地方,是焕发生命中最美情感的地方,是净化心灵、塑造灵瑰的地方。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用心的钥匙,开启每个学生心灵的大门。做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对学生灵魂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在学校这个教育生态环境中,营造适合学生茁壮成长的良好氛围。

    16、陈恒华(北京二十中学校长)

      问题即课题,教师要更加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内心世界

      每位青年教师在走向讲台时无不踌躇满志,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有的从成熟走向了卓越,有的则出现了停滞甚至倦怠。如何始终保持初心,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做一位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敬重的好老师,是每个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他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今天的许多优秀教师不仅把教育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是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工作状态。我也一直倡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要更加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教育现象背后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教育研究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做出结论,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会给予教师持续的成就感,在得到学生喜欢的同时,更多的获得来自同行的认同、社会的尊重,这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17、崔楚民(平谷中学校长)

      做人需要三种精神——

    团队精神、亮剑精神、好人精神

      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教,但是友善、诚信、积极进取和毅力是生命与生命间的一种互动。

    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事是一个人的基础品质。在平谷中学,我们在做人上倡导三种精神:“团队精神、亮剑精神、好人精神”,在做事上坚持三个标准:“样样落实、事事画圆、天天坚持”。

    其中,“团队精神”是指,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是根本生存不下去的,并且人与人并不是单纯的个体那么简单,都会彼此影响。所谓“亮剑精神”,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每天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如果不具备这种亮剑精神是不会成功的。“好人精神”,是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好,并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别人比自己更好。做事的“三个标准”包括:样样落实、事事画圆、天天坚持。

    18、董红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教育是让人与梦想靠近的事业,

    不应变成整齐划一的制造业

      教育是让人与梦想靠近的事业,不应变成整齐划一的制造业。现在,学校教育要从我们熟练的“批量加工”模式,转变为以个性化指导为特征的“精准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创造各种可能,极大地满足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发展目标,得到理想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专注研究,用心育人。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十几年来持之以恒坚持做好校本研修。进入十三五时期,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更加注重教师学科素养、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教学的科学、高效,用研究来赢得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和持续突破。

    19、汤步斌(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校长)

      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教育面对着的是一个个鲜活而有个性的生命,这要求教师要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承认差异、恪守良知、不辱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他要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味,健康的品性,优秀的品格。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秉承人大附中学生培养目标“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质”,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以核心素养为前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努力创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框架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文理兼容,丰富多彩,综合开放的课程结构。作为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体化学校,学校更加注重“小、初、高”贯通培养,积极探索十二年一体化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整体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作用,坚持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20、高新桥(北京十九中校长)

      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

    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课堂认真听讲,保持安静”。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了,也一定是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而达成的师生共识的准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课堂上认真听讲了,才能学会思考,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

    保持安静不仅是为了能够听清楚教学内容,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时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只要他没听懂,立刻就要问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也许解决了问题,或者影响了后面的学习。

    同学们把物理老师的这句话,精心地做了一张小海报,贴在板报上,不仅是一种提醒,更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

    教学功底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功底,让学生信服的好老师也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正如“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一样,学生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听其言,更是观其行。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是为人的模范,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21、杜福栋(通州区永乐店中学校长)

      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人文底蕴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学者杨义曾提到:“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同学们要多阅读中外名著和时事刊物,对比中外格局,走入社会大课堂,自主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充分利用假期来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几本好书,并和孩子一起制定读书计划,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空闲时间可以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同学们要做读书笔记,品味经典,增加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22、高淑英(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校长)

      好学校就是有好的办学思想,

    好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好学生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关于好学校大家看法不同,我理解好学校就是要有好的办学思想,好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好学生。好学校一定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的学校,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

    好的想法只有被大家接受并变成行动才能实现其价值。2012年,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近2000份。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校无限热爱,对未来发展充满期盼,他们拥有丰富的爱好和特长,具有开发新课程、发挥学生优势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家长对学校发展寄予了无限期望,他们希望学校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更好的发展平台;学生是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生命群体,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愿望,对不同的学科有着自身的学习优势,渴望学校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

    23、王志泽(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

      每一位学生都是天然和必然的成功者

      汇佳教育生态百花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不是教室里的布道者或被动等候攀登者的知识高地。因为我们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然和必然的成功者,虽然现在他们的样态还是种子或萌芽。

    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他们的生长基因和习性,而是站在未来去准确识别每一个孩子的成功方向,为他们创造最适宜成长的环境,保护和优化他们在任何一个方向所具备的强大学习能力,提供给他们成长所需要的阳光与水分。遵循自然之道,没有更多的扭曲和干扰,孩子们反倒会更有可能成功。做好教育生态百花园的保护者而不是怀着善意的破坏者,才能迎来满园芬芳!

    24、蓝春(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校长)

      我希望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

      从做教育开始,我便不断地问自己:我要做怎样的教育?我不想单纯地去复制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我也不想在中国教育的创新和多元文化的践行中人云亦云。

    我希望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人格与智慧并重,中西文化交融;我希望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能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热爱中国,拥抱世界。

    投入教育行业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教育是一项与商业不一样的、纯粹而伟大的事业;我也越来越确定,教育将是我一生至真至美的永恒追求。

    未来的教育,应该以创造为中心,从知识驱动向智慧驱动、体验驱动转变。因此,新英才要引导学子们通过大融和的方式去构建未来生活价值,这也将是新英才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中国文化复兴和新的科技革命的背景,在“爱与创造”之上,构建未来教育新美学,彰显人性和教育的“大美”,更要让每一名新英才学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25、高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让孩子永远记住母校

      记住母校,一生眷顾,不忘初心,激励前行,寻求一生的幸福以及为民族、国家而奋斗的不竭动力,这就是母校课程的价值。

    记住母校,实则是记住小学阶段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和同学,老师的真、善、美以及师生之间那些情和爱,都会让孩子们记住母校;所谓关键事件就是课程,不论知识类还是实践类,只要精心设计和实施,都会影响孩子们一生的行走。

    什么叫做“好学校”?绝对不是所标榜的诸如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中得了什么状元、获得了什么称号、建成了什么高楼大厦等业绩,而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学子走向社会之后不论干什么、干出了多少成绩,每当经过自己的母校的时候,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脱下自己的帽子,向自己的母校深深地鞠一躬,我想,这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

    26、刘燕君(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

      教在两情相悦时,学在童真童趣中

      当校长十年,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您是怎么做到坚守课堂的?每到此时,我都会说:您说坚守好痛苦,好像我很艰难,还在苦苦挨着;又好像孩子们很厌弃我,我还在那里不知趣地烦着。其实,我追求的教育以及和美课堂是“教在两情相悦时,学在童真童趣中”。

    做过34年语文教师,当过10年校长,我一直在琢磨:一位校长在课堂上的意义是什么?我个人始终认为,“身临其境”才能让我触摸教改一线的课堂,因为好老师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课堂上的行为示范。在课堂上,我能直接感悟学生鲜活的生命,理解学生的成长所需,真正将学生放在自己的心中。同样,站在一线课堂,我也能真切地理解教师的处境和困惑,帮助他们成为幸福的教师。

    27、肖英(北京石油大学附属小学)

      我们要留给孩子有“素养”的课堂

      19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0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1世纪,经典问题成为“什么知识最有力量”。

    随着课程经典问题的转向,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核心素养,讨论如何编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老师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的课堂留给孩子的是要有“素养”的课堂。

    一切知识,惟有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对象的时候,其学习过程才有可能成为素养发展过程。因此,转变知识学习方式是素养发展的前提。让知识学习过程实现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协作的连接。为此,学校开展了深度学习,让知识学习成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28、刘瑞连(西城区五路通小学校长)

      优秀校长应具有知行合一的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校长,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呢?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校长必须走专业化之路。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提出了60项专业标准,归纳成六个方面,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能力、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

    一名优秀的校长,还应该具备知行合一的素养和高站位的职业追求。要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于一身,理论认知到位,管理实践有力。

    一名优秀的校长还应有执着的职业素养。要胸怀宽广,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应大爱无疆,这样内心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如何提升校长的综合素养,我觉得有以下三个途径: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积淀文化底蕴。第二,要保持实践反思的习惯。第三,要拥有达成目标的信心。这份信心一定源于我们有充分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储备,其外显一定是办学品质的提高,学校的蓬勃发展,学生的实际获得,老师的专业成长。

    29、张文凤(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校长)

      我们一定要办一所家长能够走进来的学校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办学上所持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学校千姿百态。

    在学校里,孩子们是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教师就是一本教材,师生互相影响,共同成长。本着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在办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达成了共识:即使孩子存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也不要他们失去自信。

    孩子是等边三角形的顶端,下面的两个角分别代表家长和学校。如果家长和学校走得很远,那么孩子肯定不会站的很高;反过来,则会越升越高。

    我们一定要办一所家长能够走进来的学校。学校不仅有家长大讲堂,还有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与家长的互动。在学校这个平台上,借助更多的资源,不断拓展孩子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

    30、魏国民(密云区第三小学校长)

      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个人的事

      教育,最早萌芽于人类的“生本能”,即人要更大机会、更好的活下去的需要。这种需要从一开始就既是个人的,也是家庭的,是族群的,也是社会的。为了使教育更好地完成这样的使命,人类的教育思想逐步清晰,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现着自身的嬗变。

    不论教育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但是,几乎所有的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大致都是在回答关于“人”的一些思考。都是对于“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系统回答。

    所有的答案都是在“人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人的社会价值追求”两个极点之间做摇摆。从西方的教育思想发展历史来看,在极端的专制时代和平和的社会发展时代,教育更多追求人的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

    是故,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个人的事,教育从来不只关乎个人的发展,教育从来就是和家国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首都教育“年度金句”(第二弹)来了!30位知名校长分享教育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jm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