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早读,奕然挨近我:“老师,是吧,来抓我们仨了”。
“谁来抓?”
“政教处呀!”
听完,我这才记起周五的事。
那天坐办公室,听说八(6)和(16)班两个学生打架,当时有大批学生围观,影响恶劣,自从学校出欺凌事件后,政教处对此类现象是严惩不贷。
语文课上,我时不时看到政教处几位老师楼上楼下赶,以我判断,肯定是逐班搜察围观学生。想到八(6)班与我班一层之隔,且又同楼梯上下,我隐隐感觉有班上孩子参与围观。
课后,我把奕然叫到阳台上,“你打架没?”奕然一脸茫然,很坚决地说:“没打”“
真的?”
“真的!”
“那你知道谁打架了吗?”
“楼上的,我看一眼就走了。不信,你去问邹思忆!”
说得这么决然,我相信孩子没有说假话,也就没再找邹思忆求证,心中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按政教制度,但凡有学生参与了打架,班级考评直接c等。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奕然火急火燎赶我办公室:老师,怎么办,打架学生报了我们仨人的名,说我们围观。听语气,似乎把我当了救星,让我出面急于澄清。
我白了他一眼,“你自己的事,自己去想办法解决,打就打了,没打就没打,难道你说不清?”
奕然听我这么一说,似吃了定心丸,“哦”了一声离开我办公室。
今天上语文课,袁老师果真把他们带走,中途回教室取了纸笔,说是罚抄规定。课间,我碰到袁老师,得知事实得到澄清,三孩子没有参与打架,只是在旁边看了一眼,政教处的考量是,为避免今后再发生集众斗殴,特意给他们三个一点警示。
在这点上,我也表示理解,毕竟这仨人在班上,大事不犯,小事小犯,通过这件事让他们长得记性,只是,不知道他们内心怎么想的。
待他们从政教处回到教室,我又把他们拎回办公室,“今天这事,你们怎么看?”
“倒霉”奕然脱口而出。其余两孩子附和着点头。
“全校几千人,怎么就你们倒霉?好好想想”
“牛逼的人不敢报,就报我们三个呗”
“你们三个太出名吧,谁叫你让别人知道你名字呀!我相信,当时,肯定有比你小的都没报,是不是?”
“好好想想,为什么倒霉!”
“少跟那些闹事的人玩,好事没份,坏事就一同挨栽。”
“还有吗?”
“少去凑热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