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半个下午写出来的自我介绍,跑题了。
害,重写!
亲爱的一班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们认识我的时候,我就是七月,这很好,几乎从我来到简书,我就是七月。
我出生在东北的东北,黑龙江里的一个小城,一个山里的小城。小时候课本里有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基本上就是我的家。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这里虽然偏远,但还很热闹,家里也热闹。
家里有爷爷、奶奶、大爷、姑姑,还有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同时,还时常有亲戚来走动。
我们家也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最近在整理我爷爷的日记,刚好写的是这个房子的装修过程,我也才对那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院子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个院子,是我爷爷办厂子的时候建的家属房,因为我爷爷是厂长,所以我们院也是最大的一户。那个时候前后应该是建了三四排平房,我家是倒数第二排的第一家。
那应该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房,每家都分前屋和后屋,中间有一个大院子。从我有印象起,我们家的前屋分左右两间,中间一个走廊,进门左边是我奶奶给孩子看病的“诊室”,右边是孩子们打针的”点滴室“,这个点滴室里有四张床和一张沙发床,最里面还有一间小的护士用的”处置室“。
然后院子也是分左右两边,挨着诊室那边的院子小一点,有一颗李子树,还有一些地,右边的院子大一些,小时候有一大颗沙果树,后来换成了樱桃树,还有我奶会种一些花和菜。
然后院子再往右,有一间狗窝,一间洗手间,一间长条的仓库。
后屋就是我们生活的区域,也是一条走廊隔开。左边是客厅,隔着一堵墙是一间卧室。我和我奶住在走廊右边的第一间卧室,阳光很好。然后挨着我们的卧室由南向北再由东往西分别是:小黑屋,餐厅、厨房、洗手间,洗手间的南边是另一间大卧室。
现在想想,这个院子真的挺大,三四平米是肯定有的。
只是在我小时候,看着同学们纷纷搬到了楼房里,总觉得我们这个平房该换新了。而到了现在才发现,有院子的生活多么好啊。
和现在的生活空间相比,小时候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小和挤。日升日落,早晨伴着阳光醒来,出门就是清新的空气,晚上仰头就可以数到星星。
反正,我很想念那个院子,童年的生活大都留在那里。
可惜的是,十年前,那里拆迁了,再也看不到那个我想念的院子了。
为什么讲起了小时候的院子?
因为我想一个人的气质离不开他所成长的环境,而院子的气质已经融入我的生命。
在那个院子里,春夏秋冬,都有我的身影。
前屋奶奶开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过年休息三天,平时的周末,开诊半天。
前屋是孩子们的吵嚷声,后屋,是家里生活的烟火气。
院子里总是人来人往,亲戚、朋友、护士、保姆,一年四季,家里总是热热闹闹。
放假的时候,我就在后屋的客厅,写写作业、看看电视,在院子里发会儿呆,或者玩会儿奶奶种的花花草草,给果树打打针,玩一玩儿缸里的水,困了,就去我和奶奶的屋子睡一觉。
奶奶是早上八点开诊,一般七点半多就会去前屋把窗户上的门板拿开,放假的时候,我就总是陪奶奶一起。
家里虽然大,但到了冬天,就会很冷。
暖气要自己烧,平房又容易漏风,所以冬天的早上,几乎都是冻着起来的。
不说房子了,再说说我自己。
我和爷爷奶奶的感情特别好,虽然爷爷去世的早,但都说我小时候和爷爷好的不得了,看爷爷的日记也写过:
”这个小孩儿真奇怪,不找爸爸也不找妈妈,每天就是找爷爷,只要和我在一起就很开心。“
后来爷爷去世了,我就和奶奶最好,什么都和奶奶说,没有隔阂,一直都很亲密。
高中以前我的成绩一直算还行,不用费力只需要听听课,基本都在班级前几名,但是第一名是几乎没有过。用老师的话说,我就是聪明,不努力,马虎,每年的评语都是这样。
所以到了高中我的成绩就落后了不少,因为我还是原来那个状态,但周围多了好多聪明+努力,以及努力+努力+再努力型的同学。
反正,我早上了一年学,十多年稀里糊涂的上了大学,成绩虽然总体算还行,但从没得过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其他有些孩子可以贴满一墙的奖状。
就像是混过去的。
学习上也就这样了,后来读了大学,研究生,成绩也都是虽过,但平平常常。
我喜欢热闹,喜欢大方爽快,喜欢有趣,容易产生好奇。
运动上我没什么天赋,但小时候被逼着学了一样运动,就这样四年多每天两个小时的跑跑跳跳,加上小时候被冻惯了,所以身体素质就还可以。
我不知道还该介绍什么,似乎又跑题了……
看来这个作业得自己写才知道难不难啊!
今天先这样,如果觉得我哪里没写到可以问。
大家晚安。
你们的七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