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是nny666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21:06 被阅读0次

            凯瑟琳·舒尔茨博士的《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告诉我们,教师往往把课堂参与定义为口头回答,并且要符合某种常规或者教师制定的课堂话语模式,然而学生不一定要通过大声说话的方式来参与课堂,有时沉默也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方式。舒尔茨指出,作为参与的沉默自有其丰富的含义,教育情境下的沉默在培育和启发学生方面的作用,连最好的言语也望尘莫及。《道德经》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维特根斯坦说:“确实有不可说的东西……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东西方哲人都指出沉默的价值。课堂沉默,并不是消极、无意义的。

            那些选择不发言的学生,只是因为害羞吗?他们会不会缺乏相关的知识,或者语言能力还不足以参与集体讨论?他们是不是在遵守某种文化实践,除非要补充重要的东西才肯发言?沉默的学生是不是出于某种有意识的抵抗,抑或只是在做白日梦?

            沉默只是表象,而沉默背后的纷繁原因,则需要教师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课堂沉默,其实就是在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舒尔茨通过研究发现了沉默在课堂上的五种涵义:抵抗、不情愿、主张、保护以及反思。书中列举了一些虽然沉默却很优秀的孩子的例子,揭示了沉默在培养创造性、语言学习、概念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沉默。换言之,课堂沉默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受到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的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舒尔茨的研究是切实、实事求是的。她对课堂沉默并没有“一刀切”,而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指出有的沉默是投入的,有的沉默是不投入的;有的沉默是建设性的,有的沉默是非建设性的;有的沉默有着丰富的含义,有的沉默则是空洞的……舒尔茨并不是想消除沉默或否定那些课堂上沉默的学生,而是指导教师如何倾听沉默,并通过积极干预让那些沉默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舒尔茨告诉我们,如果有不只一个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沉默,教师就应该考虑教学方式的改变,如采用个别写作、小组学习或配对学习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如果学生是因为不投入而沉默,那么教师就要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课堂机制,设法吸引学生发言。如果学生是投入且沉默的,教师只需要通过让学生书面记录、与学生个别谈话等方式保持与学生联系即可。

            舒尔茨发现,当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加密切的时候,更多的学生会加入到对话当中来。例如,将问题“梦从哪里来?”改为“你的梦从哪里来?”将问题“什么是重力?”改为“当你上下跳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其实与我们当下的课改理念是一致的,同样强调问题的情境化、生活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nr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