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4 牛人的基本功

04 牛人的基本功

作者: 韩同志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20:26 被阅读0次

    曾国藩高中进士之后,从湖南起程前往北京,入职翰林院,正式开始了他的京官生涯。

    如果说过去多次科考的失败,让曾国藩认为自己很“笨”,那么此时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的曾国藩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

    从曾国藩离京时,老祖父曾玉屏给他的临别嘱托中就可以看出一斑:

    “尔的才是好的……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就是说你是有才能的,你要是把身上这个傲的毛病改了,就更好了。

    我们都说“持才傲物”。聪明人、有才的人就容易傲慢。你什么时候看到郭靖、许三多傲慢过,因为他们是真笨啊。

    但到了北京之后,曾国藩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翰林院集中了当时全国的精英。曾国藩发现这里的人和过去他在湖南老家的那帮朋友完全不一样。和他们一比,自己真是相形见绌,自惭形秽。

    有一个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

    你的财富和智慧,是与你交往最亲密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就是说,你是你身边五个人的平均值。

    你的社交圈,决定了你的价值。

    所以,当曾国藩进入了“翰林院”这个社交圈后,他迅速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严重缺陷。刚到北京的曾国藩是一个典型的湖南土包子,一口难懂的湘乡土话,长得土头土脑,穿得也土里土气。这些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没怎么读过书。

    已经中了进士,还没有读过书?

    是的,因为曾国藩以前读的全是教材。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高考状元,大家只会说你学习好,但如果你还读过四大名著、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别人才会称赞你说,这人不但学习好,读书量也大。

    曾国藩是一个考到北京的农家孩子,虽然很刻苦,学习成绩也好,但几乎没看过什么课外书。所以,他的文化素养和见识都很差,用今天的话讲,叫高分低能。

    进入一个陌生的新圈子,一定是痛苦的。很多人因为害怕这种痛苦,不愿也不敢离开舒适圈半步,只去做自己会做的事。

    只有那些拥抱不确定性,和热爱变化的人,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融入到新圈子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倒逼自己和世界协同进化。

    要想迅速融入一个新的圈子,你必须具备一个底层能力,就是——

    好奇心

    没错,好奇心是一种能力。

    你必须对自己的知识缺口,很敏感,有强大的填补动力,以及不断填补之后的巨大成就感。

    没有好奇心的人,或者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的时候,常常会说这样的话:

    这有什么用啊?!

    而有好奇心的人常说:

    “我好想知道,如果我这么做了,结果会怎么样?”

    所以,好奇心,是驱动一个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好奇心会驱动一个人离开舒适区,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对自己的知识缺口,十分敏感的一个人。

    如果说科考的胜出,是曾国藩人生的第一次跃迁;那么翰林院的这段时光,就是曾国藩的第二次跃迁。

    入京为官之前,曾国藩头脑中想的,不过就是功名利禄。进入翰林院,曾国藩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有文化”。

    在翰林院,曾国藩如饥似渴地开始读书。也是在这里,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就是说,我只能有一个选择,要么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要么做一个圣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而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

    “写日记”。

    曾国藩曾向晚清理学大师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最关键的就是每天都写日记。

    曾国藩一开始并不明白。因为他以前写过日记,并没发现记日记有什么重要。

    曾国藩的早期日记,和我们大部分人的日记一样,记得并不得法,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不能坚持记录;

    第二,流水账;

    一整天的事往往就是一句话,比如“沈明府请吃饭”、“住上叔家”这样的。

    第三,在日记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常常做不到。

    比如,有一次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自今日,每日早起,习大字一百;每天写《茶余偶谈》读书笔记。”

    结果呢?16天的日记中,聚餐有8次,起床失败率50%,读书笔记只写了2次,习大字一百,只有一天完成。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位名家的日记,也同样是这三条毛病,大家猜猜他是谁?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唐鉴告诉曾国藩,日记不是这个写法。

    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首先,要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记中规定的,就一定要做到。

    其次,写日记就要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滑过。

    一个细节上滑过,整个自我管理的工程都可能坍塌,所以在日记中,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

    于是曾国藩按照唐鉴的说法,把自己一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会细细地在心里过一遍,然后反省哪件事做得不对,哪句话说得不对,全都记录下来,深刻反省。

    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把自己跟同事打架的事记述了一遍,然后进行分析,这件事虽然两个人都有毛病,但是圣人教导说,改过要从自己做起,而且改过还要从速,意识到了马上就要改。

    所以他撂下笔,马上就去向对方赔罪,本来这个事两人都有错,曾国藩主动道歉,对方自然很感动,于是两个人把酒言欢,尽释前嫌。

    写日记不难,我们每个人都写过日记。难在坚持写日记。

    更何况曾国藩写的是“圣人日记”,它要求人每一分钟,都展开对自然本性的搏杀,那真是针针见血,刀刀剜心,要想坚持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但曾国藩坚持下来了。而且他的办法还很高明。

    一般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先有态度,后有行为,态度决定行为。这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人性。

    但在现实世界中,人常常并不能完全做到理性,因为感性的力量比理性的力量要大得多。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曾国藩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常常能从窠臼中跳出来,反其道而行之,而且从曾国藩的方法中,我们又看不到任何炫技的成分,全都是朴实无华,谁都会做,谁都可以做到的事。

    那曾国藩到底做了什么呢?

    原来,曾国藩给自己立下“自我管理的10条军规”。

    一是,早起。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二是,静坐。

    每天静坐一个小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三是,读书不二。

    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不论遇到任何问题,绝不改变。而且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四是,专注

    工作的时候要专心,不要想七想八。

    五、谨言

    就是不要不乱说话。

    什么叫不要乱说话?

    巴菲特说过:“当我要说一句话,我会考虑如果这句话登在明天报纸的头版会怎样?”

    六是,节欲。

    这是养生。

    七是,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就是找一个笔记本,起个名,叫茶余偶谈,专门记朋友们聊天时谈到的各种有启发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啊。

    八是,每个月要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有固定任务。

    九是,练字。

    每天早饭之后,要写半小时的字。

    最后一条是夜不出门。

    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聊天。

    通过这10条日课,曾国藩的生活变得非常有规律,自己的学养也在突飞猛进。

    为什么曾国藩在立下“9条军规”后,就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

    过去,我们往往认为,人做出一个行为,是自由意志的结果,但现在的认知科学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会对我们的思考,造成强烈的影响。

    先改变自己的行为,认知也会随之改变。

    (笑脸实验)

    曾国藩通过立“军规”的方式,让自己每天的行为,可视化、有进度条,完成了就会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正反馈的体验,它会激励自己不断地行动下去,直到把这个行为内化为习惯。

    (有人把表格贴在在墙上,每天在上面打勾的行为,就是这个原理)

    曾国藩正是将正确的行为模式,先内化成一种习惯,对冲了他的非理性的部分。

    所以,我们要想获得改变,除了改变自己的态度外,还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入手。先去完成某个行为,一旦我们从中获得了好处,就获得了新的反馈,进而不断强化循环下去。

    “写日记”既是一种“理性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具身认知”。

    这10条军规,就相当于10个锚点,让曾国藩的一天,变得非常清晰、有迹可循。所以他的日记更有的放矢,而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富兰克林曾给自己规定了十三种美德,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经典案例。

    他把这十三种美德写在一张纸上,每天睡觉之前把这一个清单看一下,发现今天的哪件事,反映出他在哪一种美德上的欠缺,就在这个词的旁边打一个黑点。

    比如,今天看见一个美女,起了点歪心思,就在“不贪色”这个地方,画一个小黑点,说我的美德受到了玷污;比如,今天发现自己话有点多,就在“缄默”旁边打一个黑点。

    不过,写日记也好,立军规也好,还只能算作“独自思考”。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快速进步,除了内部的不断输出外,还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反馈。

    这时候,曾国藩又做了一件事——他把自己每天的日记,送给朋友们传阅。

    这就像我们今天在朋友圈立了一个写作的Flag,然后让大家监督、点评,做不到就罚款。这样就从原来的“独自思考”变成了“联机思考”,让自己个人的行为,变成了多人的协作。

    虽然“写日记”只是一件小事,但它会产生一系列其它结果:有人开始评论、转发你的文章,有人成了你的粉丝……有了用户,有了大家的期待,你为了证明自己,你就会坚持下去。

    坚持,表面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其实是构建了一个网络,一个系统,让自己被这张网给牢牢粘住。

    你想想,翰林院的人可都是大牛,与这些牛人互相学习和交流,曾国藩成长的速度当然很快了。


    部分内容来自张宏杰《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4 牛人的基本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sw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