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注意这几点,养出高自尊孩子

注意这几点,养出高自尊孩子

作者: lemon微酸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7:32 被阅读0次

    上周,我答应给橙买校服短裙,但后来一忙给忘了。

    周一上学,橙看见同班同学穿着裙子,对我非常不满:妈妈,你说过的事情,没做到,你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当时感觉又好笑又委屈:并不是我答应了没买,是晚了两天,虽然这件衣服很她迫切想要的,但怎么就一下子上升到人格层面了?

    我试着给自己辩护:橙,妈妈确实答应过你买裙子,但上周有些忙,忘记了。今天买行不?你可以提醒一下我,但不能说妈妈不讲信用,我觉得很委屈。

    橙楞了一下,郑重道:对不起,妈妈,我只是想提醒你帮我买衣服。

    我是成年人,能分辨橙对我有不满,但仅仅是对我“没按约定时间买裙子”这件事不满,她本意并非攻击我,更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

    而且,我是有力量的,我不仅可以分辨清楚,还可以替自己辩护,甚至进一步指出对方的不足。

    但是,反过来呢?

    假设孩子在生活中犯了错,父母能做到仅仅是提醒,而不指责吗?

    假设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能为自己辩护吗?

    假设孩子为自己辩护,父母是否能做到认真的听一听孩子的理解,还是不由分说认为自己的权威遭到挑战,进而恼羞成怒,发更大的脾气?

    为进一步说服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立马成为有力的论据,一击即中。

    这在生活中很常见。

    网上铺天盖地的陪写作业的父母伤不起。孩子写作业慢,父母刚开始可能会提醒一下:你快点写...

    提醒无效的话,父母会指责:你做什么事都是这么磨磨蹭蹭!你能不能快点!

    刚开始孩子也许会小声反驳:不是啊,我跑步很快...

    这个时候父母会大声呵斥:说你写作业慢,你还不服气?!你看班级群,你们班同学都写完了!就剩下你了...

    在很小的孩子眼里,父母是自己世界的全部。父母如何对待他们,决定他们以后以何种方式与世界相处。

    面对来自父母的提醒和指责,他们不会认为父母仅仅是否定自己的某一行为,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攻击了,甚至会认为父母会因此不爱自己。他们没有力量为自己辩护,只能接受,继而小心翼翼的去迎合父母。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打击的,是孩子的自尊。

    那么,什么是自尊?自尊是如何形成的?自尊对孩子的终身成长又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自尊?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其实仅仅从定义就可以看出,自尊虽然不能解释一切,但与个体日常生活的很多行为和表现休戚相关。

    换句话说,自尊关系着自己对自己的方式,进一步决定了别人对自己的方式。

    自尊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8岁左右,开始具备一种整体的自我意识。而在这之前,来自父母的爱、肯定和鼓励,来自同辈的任何与欢迎,来自社会的认同和称赞,都是构成一个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也就是说,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关系着孩子自尊水平的高低。

    自尊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以一种尊重平等的方式对待自己,能在幼年时期形成稳定的自尊水平,那么在他成年后,遇见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既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眼高手低,而且,能够很容易建立起稳定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这些,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无意的举动,常常会影响孩子自尊水平的发展。

    1、父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在对孩子不满时,进行道德攻击。比如孩子喜欢某种发型或者穿着被指为不良少年,成绩不好被认为低分低能。把个人品位和未完成的任务批为道德问题,会导致孩子自尊不足。

    2、父母混淆行为和个体的区别。孩子难免犯错,作为父母,可以指出孩子错在哪里,也可以告诉这种错误会有什么危害,但如果父母在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中,有意无意传递出“你犯了错,你就是坏孩子,我不喜欢坏孩子,我不要你了!”这样的信息,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其安全感也一并遭到严重破坏。

    3、父母在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时候,禁止手势的使用方式。

    什么是禁止手势?父母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以便快速适应社会的通用规则,有时候会使用手势或者眼神来示意孩子行为是否被允许。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使用禁止手势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手势的一致性。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是确定无疑的。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机做出手势。父母手势要保持一致,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

    ②使用手势的频率。父母不能够一直去提醒该怎么做,应该提前跟孩子做好约定。如果孩子如果做了不能做的事,让那个TA接受自然后果就好。如果家长在孩子的身边像警察一样时刻监督,孩子的自尊会被严重打击。

    有一点必须杜绝:父母因为“踢猫效应”而迁怒孩子,对孩子某些行为小题大做。按照约定被允许的行为,仅仅是因为父母心情不好,而被禁止,长期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会失去判断的标准,很难建立起稳定的自我。

    糟糕的父母有很种,其中最让我觉得可悲的就是这种: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无从发泄的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意这几点,养出高自尊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sx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