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札记 四月谈

教育札记 四月谈

作者: lazytiger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5:10 被阅读39次

    此札记是关于我对孩子的家庭教学的记录,它也适合未婚人士对心灵探索和知识认知的理解。记录以日记方式进行,内容不只针对当天,可能是阶段性回顾;有些内容会重复,所以日期不见得连续。一些方法结合了自己的处境,会不断调整。在此分享给有心人,望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2018年4月6日 –华文

    我从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下载了“2007年高级华文生词表”,如下所示:

    按理说现在已经2018年,可网页上只有2007年份的。不过我相信生词范围大致相同,是可取的。这份文件通览了小学各年级的生词,要求会读的共1800余字,其中会写的约1500余字,女儿正上小一,配合她的进度,我的图片只显示小一下学期的。

    我先让女儿一个一个字的看,不需多想,不会就说不会,这样我就把她不认识的字都标记出来了。要知道,不是学校教多少就只会多少,孩子在平时的所见所闻尤其课外读物中所吸取的远大于按进度所教的,这种通览的方法相当于横向检测,可把课堂教的当作纵向,纵横交错会更有效。如果我有时间,就把这些陌生的字专门造句并连成一段话让孩子读,把字镶嵌在语境中更利于学习。当然,这先考家长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能编得生动活泼让孩子一读就喜欢的,那要比外面买来借来的读物有效多了。或许这么做有些单调,孩子只对着文字,想象力不见得跟得上大人,所以这种练习时间不易太长,练到眼熟就行了。

    就扩展读物来说,要看其目的。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图书馆,让他们自己选,因为读自己喜欢的更容易吸收,然而弊端是:所喜欢的不见得是文字,而是图片或华丽的装饰,这些不见得都能帮助孩子学习文字。这也是衡量一个读物好坏的标准,一个好的绘本其图画与内容是紧密衔接的,几乎字字句句都能对应到内容,且不失优美,这就需要家长从旁帮助筛选。在这里,我介绍一本英文读物:The Little House,Author: Virginia Lee Burton,如下所示,是女儿在学校图书馆借来的,虽然是不同语言,但也符合这里所说的标准。或许借阅时大人不该干涉太多,但如果是购买,就要小心斟酌,这不仅是花费是否合理的问题,而且购买的步骤必然经过父母,那顺便把关是明智的。

    好的书应该收藏,好的词句应该摘抄,孩子们的读物内容往往短小,一味收藏难免书满为患,倒不如教孩子如何摘抄,顺便练习写字了,大人也应该同步摘录,共同学习。这样就拓展回中文诗词上,我在高中时(大约18年前)就我喜欢的诗词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现在翻开,把觉得适合孩子的读给她,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饮酒》、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这和买一本唐诗集逐一阅读是不同的。诗词的意境超越了认字的学习,更多是生动的理解,只有自己能投入感情的才会感染到孩子,这样的诗词对大人来说其实很多。当然,超出孩子理解的或者消极悲观的暂且不看,比如舒婷的《致橡树》、鲁迅的一些诗等。

    好的歌词很优美,如同诗词也可以教给孩子,而且伴随旋律更容易上口,不过歌曲首先是旋律,介于孩子的神经脆弱敏感,应该选择清新柔美的,比如最近女儿刚看了郭富城拍的《西游记 之 女儿国》,跟我说自己总走神想着它,就电影取材以及西游记故事本身我先不说,趁着她这股劲,我找到《女儿国》的主题曲《女儿情》,把歌词摘抄下来教她,如下所示:

    我先为她读一遍,遇到生字就标出拼音,然后让她读一遍,几个来回,她略微通顺,而且也猜出这是《女儿国》的曲子,我让她别急,之后为她演唱(我是父亲,其实母亲的声音更适合这首曲子),如此几遍,孩子就找到感觉了。这个方法可以拓展到普通读物,首先应该以尽量标准的腔调领读,然后每读到末尾就停顿来让孩子补充,最后逐渐空出更多的字或随意断开让孩子填充来读,当然,我们不可能练到让孩子全部能读,而是根据对她们的了解选择适合字词,就拿上面的歌词来说,空出的字词如下:

    “鸳鸯双栖__双飞,__园春色惹人醉,____问圣僧,______ ____,__ ____ ____。”

    你会发现这和某些语文练习册上的填空题类似,但不同的是,语言是看、听、说全方位的,这本质和学音乐相似,是动态体验的过程,我们必须从旁引领,抓住孩子瞬间的反应加以纠正和肯定,这似乎是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补习的小众化应该就此补充,但我怀疑如今应试目的下的补习已歪曲了它的意义,因此我也不送孩子去补习班。

    我将上面种种列出,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套用练习就好,语言是每时每刻都在用的,从孩子起床就可以为她唱首歌,送她上学的路上就可以你一句我一句地背一首诗,而且要踏着步的节拍,假如我们对它在生词表的不熟悉的字留意的话,谈话中就该嵌入它们。阅读时遇到了还能举一反三,比如上面的填空里的“蝶”可以顺便写出“蝴蝶”,“满”可以写出“满足、满意、美满”等。这些细节如果没有父母一颗关注的心思和乐于参与互动的心情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可一旦运作起来,哪怕一天教一首歌、一句话、一个小故事,日久天长后的效果是奇妙的。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在孩子没有养成自律和对知识的认真态度时,需要父母从旁轻巧地灌输,甚至不该被大纲和测验标准局限,有人见过所谓的文笔天才,其实都是从小积累的结果。


    2018年4月9日 –音乐

    钢琴课是唯一为孩子报名的课外补习,其他利用文具类的课程,不论书本上的还是绘画手工,大人是有基本常识的,由此可与孩子共同学习,可音乐以音为先,即听与唱,然后才是视读。我不是说视读不重要,而是说在顺序上,音乐是种美,如果没有感受到韵律或者自己发声的畅快,而是照着谱子上的符号一个个弹奏,久了必厌倦,这和前篇说得文字的学习同理,它需要先领读,听出流畅与美感,在逐一认字读句。

    以班级授课,起初来看要比一对一好些,让孩子之间互动,就算闹腾点也无妨。当然,最初报名时因为没经验我没想那么多,现在初级班快上完了,学校让考虑选择继续班级授课还是一对一教学,我还是觉得班级好。其中另一个原因是,我可以作为补充在家一对一陪孩子练习。对于家长伴读的问题,切不可只是作为监督者背后催促和鞭策孩子,而应该是引领,即:把孩子的东西先学会,一起学习,尤其幼儿和小学的东西,仅凭家长沉淀的常识也够了,剩下的是一份教学的心思。在音感上,人有差异,如果父母双方都缺乏,确实成问题,这往往是个误区:家长希望孩子学会他们所不擅长的,那么孩子学习的道路除了依赖外界教学和孩子的悟性外别无他法,前者不及时,后者不稳定,学校效果就事倍功半了。

    我的音感还行,唱歌不跑调,弹琴也找得着调,孩子的曲子我首先要会弹,其学习过程的体验能让我和孩子有共鸣,知道哪里轻、哪里重,而且大人相对孩子不仅是试错练习,还会对比、转化等,所以初级课程的曲子我往往比孩子更会弹。若把学习当成赛跑,我领先了,可随着成长,孩子终有一天会赶上并超越我们,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也担心它来得太早,她在自己的道路上是否坚定不只是技能问题,要配合自律、对知识的兴趣和生活的态度等,一个太早自拔的孩子往往泄气的也早。另外还有一个自私却高尚的原因,我从小没学过音乐,现在也喜欢,就借女儿的光熏陶了,某天她赶上我时,或许在抽象理论上我可以继续辅助她,即:参考一些大人的音乐理论或学习理论之类的从旁建议。

    学校的教学很专业,结合我的体验,以下谱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1.左手一般是掌握律动,孩子反复弹几遍,直到流畅;2.然后弹着左手,用DO-RE-MI唱出右手的,直到流畅;3.再练习右手,这时不需要节奏很准,而是将所唱的准确地弹出,需要找到的位置并熟悉指法,即哪个指摁哪个键,之后可以闭上眼嘴里唱手指弹,脑海中想象键盘的画面,这个过程是激发智力的恰当方式,相比而言,文字都不能做到嘴、手、耳、画面的同步结合。其实,读一个故事时应该如此,小孩子往往只读不想,大人却只想不读。4.右手的指法感觉熟悉后,先大概弹出节拍来,直到流畅;5.回到第2步巩固一下,再回到第3步巩固一下。6.现在可以两个手尝试了,这时我们不必怀疑孩子的律动与指法,而是左右手的整合,这是奇妙的,不是1+ 1 = 2,左右的结合是全新的感觉!这需要依靠谱子,注意:这时才发挥读谱的作用了。

    以上6个步骤中,第3步和第6步是我不同于学校的,闭眼并发挥想象力的弹奏是极有益处的,却是课堂所忽略的。此法也可以用在体育项目上,比如纠正一个动作是否标准,我会在以后对女儿的游泳训练中慢慢说明。

    音乐的入级考试里全方面测试,拿弹奏来说,从所学的10余首曲子里选出两首,提前两个月就告诉校方所选的了,这便有了应试目的,即:只要练好所选的就能得到高分。应试多么可怕啊!我不否认一纸文凭的重要性,比如正规教育的升级考试作应试准备是可以理解的,就这点上我可不差,也算当初的学霸,正因如此也体会了它的局限性,一个只为分数的练习能掌握多少知识、体会多少学习的乐趣呢?兴趣班的文凭不是很重要,要不得应试,应该注重全面与过程的体验。我让孩子把所学的曲子都会弹,其实不难,就这么一门课,时间还是有的,不担心贪多嚼不烂。练习中我让她把考试的曲目多弹几遍,熟练后还要注意美感,快与慢、重与轻,不仅按照谱子所示,更要体会,但我不告诉她这是考试的曲目,待到她上场时,自然不过了,或许还觉得简单呢。项目中包括和弦和单音的听力测试,尤其单音,猛不丁摁一下有些拿不准,这在音乐理论中也是承认的,即:能绝对音准的人千里挑一。我首先让女儿听中音La,这是国际规定的标准音,以此为基准再摁其他的,有了相对比较,她就容易了,也不知考试中是否会先定调,即便不是La,只要有了相对就行,比如La-Fa和Mi-Do的感觉是类似的。这样的组合有很多,需要平时敏锐练习。


    2018年4月12日 –游泳

    相比其他科目,游泳我是自学的,教法或许有些粗糙,最终会回到正规训练。

    时间选在工作日的下午,地点在碧山1米深的游泳池,五点之前人很少,学得惬意。天气只要不下雨,热一点不怕,孩子偶尔晒一晒有好处。她之前上过几星期游泳课,悟性不错,趴着浮板扑腾着腿就游了起来,不用浮板笨拙地也能游一段,我的目的就是教会她蛙泳。

    我的教法大人小孩都适合,而且不用碰对方,虽然实践中有些差异。游泳起步重在安全感,人身在空气中,对水的世界本能地畏惧,安全的根本不是有人陪在身边保护,而是可以自救,对 没学过游泳的,自救便是在水中能站立起来,即水池的深度不该超过孩子的脖子,1米的水池适合6到8岁的孩子,对此的训练是如何从游的水平姿态快速便成直立,即:双臂用力下压收回,同时歪曲双腿调整姿势为竖直,再伸开腿蹬地,过程之快不过一到两秒。另外,在防止打滑或者仰面没入水中失衡时,首先的反应不是挣扎站起 –这样会更糟 –应该瞬间放松,在水中做旋转,面朝下后回到刚才如何站立上。这两步自救非常容易学,我的孩子已经自然会了第一种,而第二种不能刻意为之,即总不能让她滑倒或推她仰面掉入水中吧,这个自救或许等到教她仰泳时再强化。

    有了这个定心丸后,再练习漂浮,物理学已经解释人的密度与水几乎一样,只要整个没入水中就能浮起来,需要放松,这种感觉好像床上睡觉一样,多数人训练多次后也不能很好地放松,其实还和安全感相关,一般人从池子边练习,双手把着沿边伸直身体,若放松好的话,松开手时或觉得会飘离沿边,这是正常的,水波碰到沿边会回弹,自然带着身体远离了,然而,没有安全感的在瞬间觉得无依靠就会慌张地想抓回沿边,打乱了放松的状态,平衡的体验功亏一篑。因此,须再次强调,首先练习自救的安全感很重要。

    平衡感的体验很重要,想要跑先学会走,想要走先学会坐,之前要先学会爬。想要游动,首先要学会静,即在水中平衡地漂浮一段时间。因为不会换气,只能靠闭气,小孩子能坚持10到20秒,这已足够。首先在池边让她把着沿试试,然后来到池中,让她自己调整身体浮起来。孩子好动,总要扑腾,我便强调她尽量别动,浮起来就好,把双臂上到前面可以,与身子成垂直展开也可以,或者整个摆成大字型也可以,只要姿势定了就静下来继续体会。光这个体验就不是一两次学到的。一些人总觉得游泳吃不上力,看别人慢慢滑动手臂竟游得很快,自己怎么摆弄都不成,这都是因为没有练习静静体会这一步。这个平衡感也可以仰面练习,虽然现在还不到教仰泳的时候,正反面的体验却不碍事。

    之后就该滑动了,在她不动时,让她摆弄手臂,慢慢从前向后拨,开始时不用计较手臂与手型的姿势,重点是拨动得要慢,能体验身体开始动了,不见得往前游,如果手臂是从后往前拨动,身体会倒着漂的。这个练习从慢到快也不是一两次学到的,手臂变快带来的效果必须是随即感到的吃力和身体游动也变快,不然就白费了,须再回到慢。也要体验手臂贴着水面拨动和稍微深一点波动的区别,后者更吃力却更有效,这为之后的标准姿势做准备了。

    再往后的手臂循环拨动就接近蛙泳的动作了,反而跟随正规训练更好,我不须多解释了。注意的是,我始终没有提到脚,因为手脚并用是整体的协调,在开始的几步中应该先个别体验,这如同学习音乐(请参考之前的札记),应该对左右各自感觉后再开始整合,这么说来,在体验手臂滑动的步骤里,也可以让手不动,而让脚动,感受是否能推动身体。不过我不急于让孩子这么做,对于业余学习的,手动的助力远大过腿脚,即便后者相应扑腾起来也是为了保持协调和平衡,不然在换气时身体会下沉,这是后话。

    手臂的循环练习好后就该学习换气了,不然最多循环两三次就到站起来喘气,效率很低。换气忌讳头的下巴探出水面,一是因为露出水面的部分太多而减少了浮力,而是因为伸出的越多花去的时间越多,变得很急促。换气时头的高度伸到下巴还能碰到水,甚至嘴唇也能碰到水(如下图),不必担心水会进入嘴巴呛到,嘴伸出水面时要长得基本够大,这样进到嘴里的也不影响吸气。

    这和正规教法不同,专业的游泳的头也是全部出水的,然而我说得是学习的过程,如同弹钢琴开始练习时手型和手指都尽量贴着正确的键位,然而高手弹琴就潇洒地手指乱飞了。正因为头没有全部露出水,自然不需要仰着脖子好像公鸡打鸣或求救似的(如下图),另外,出水只为吸气,吐气从开始出水时就冒泡泡了(如下图)。

    这个连贯的训练可以在水池里站着走着时模拟练习,然后游起来,配合手臂循环滑动时的下压水力协助头部浮起来。

    步骤就说这么多,比较正规学习的区别是:重在体验,这是如今学习或授课缺失的态度,老师以权威不容置辩的方式压缩灌输,学生以量化成绩而满意,全无体验,于是学得慢点、不标准点、少点就被视为错误。站在专业角度确实如此,理想的准备应该是满分,应该在竞技上拿冠军,可现实如何呢,植下却是将来对知识的厌倦和功利,因此在我送孩子去正规学习班前,应该看到她对学习的热爱,更希望听到她对我说“爸爸,你教不了我了,我想去学习班学!”。孩子贪玩,或许永远不会这么问,每次和我一起时总嘻嘻哈哈地不听我教,偶尔我会生气,不过相信慢慢地,她会体验到,慢慢地,她会自己学习了。


    2018年4月13日 –华文

    为了使我的教育方式不太偏离主流而显得过于虚浮,有空我去了大众书局参阅相关华文教材,孩子上小一,看看小二的还算适宜。通览一本综合练习的书,归纳为几点:1.从汉语拼音来猜字,往往放在一个句子里。2.识别相近字,选择恰当的字填空,。3.识别同一类的词,选择恰当的词填空。4.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以上几个点配以游戏方式就更多样了。

    明晰考点不知是不是老师的专长,我猜想即便是,在长期的教学中也做得纯粹化了,就是说,考什么就做什么,不多不少,形式也被框住了。对于家长,可能更不用想,除了正规教材外,买几本练习册就行了。我认为大人教小孩的优势就是能看出内容的“逻辑”和“范畴”,顾名思义,用这两个词也只适合大人,即:一篇小孩子的文章、一句小孩子的问题的考点是什么,一旦被分类纳入大人已有的系统后,便能举一反三。这样的例子随手就有,以上面的汉语拼音来说,其目的是遇到陌生字时帮助认识,自然,应该在扩充词汇时不断地标注,这是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知道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他们的吸收力惊人,教学大纲的词汇不能束缚,那只有在阅读时即时发现并相应标注。认识新字后,捎带练习了第2或3点,比如:“今天我们去______买了几件衣服(学校,商店,影院)”,这是个识别词的问题,选择“商店”,有时孩子不见得认识括号里的字,用拼音标注认识后,我们继而问:“商店的‘商’是‘伤’心的shang吗? ‘店’是‘电’视机的dian吗?”,这样就拓展了,做一个题等于做了好几个。

    以上的纯粹技法在孩子没有良好基础时冒然使用将本末倒置,即:在一个没有华文背景或者听与说还不流利时,这样的练习拔高了孩子的逻辑判断,仿佛把一个整体作品拆得支离破碎,每个零件都学到了,他们却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这不适于智力发展,孩子的年龄学习是整体的感觉,即不应该着重区分什么并且说出原因,除非你以感到他们的反应是自然的,假如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他们的回答更多是:“老师说要听他们的话。”,对我们看来幼稚的回答却是真实的思维,即严密的整体闭合性,其好处是,虽然说不出零碎的,但整体判断非常明锐,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与错,这比某些说得头头是道却做得含糊不清、道貌岸然的大人强多了。

    重视整体发展的感觉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毕竟要考核,而整体感除了写篇作文评价外没有其他标准了,这在中国古代是通用的,即小孩子们不需要考技法,一门心思地读圣贤书,积累知识,厚积薄发,待到成人后写几篇文章通过了就金榜题名。现代人或许没想过与古代的对比,即便想,也对过去持有偏见:“现代多好呀,什么都能学到,什么都能考到”,但我觉得如此全面细致的教育更应该给大人试试,即他们再做小学生或者中学生的试题表现如何呢?我对其结果是悲观的,即:在适合的年龄用了不见得适合的方法却耽误了在适合的年龄应该是适合的方法了。

    抛开以上恼人的思索,其实际应用便有:我们需要了解课堂教学乃至应试教育的要点,但不能让孩子察觉到,而是在综合练习中慢慢灌输给他们,通过范文阅读以及过程中的互动来指导和启发、还有游戏等,其有别于技法的另一个标志是:这是个慢活,一旦有了成效时,我们说不出它得益于拿一本书或者什么课程,其后劲源源不断,从此为孩子自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4月17日 –华文

    家中闲置的本子很多,我选了一个质地好的开始为孩子写日记,孩子还小,自己写日记很吃力,这和练习写字是不同的,日记需要流畅的思维,不应被手写的速度或识字本身所阻碍;日记练习的是记忆,顾名思义不能脱离生活,给记忆的事件加想象是大人才能做的。这和读一本故事书也不同,故事凭借想象力,我们的一个误区是:想象力总偏向天方夜谭的故事,什么小动物、王子公主、魔法什么的,当然,对于没有多少实际素材积累的孩子要靠这些故事,然而,真实且有用的记忆更促进理解和应用,对于这些事,趁着做完不久还热乎时写下的日记就不需要怎样的想象力也能轻易猜出其中遇到的陌生字了。而且,这为口头表达树立榜样,让孩子慢慢觉得做事情并把它说出来是自然的事情。总之,日记很有益。

    写完后,我先为孩子流畅地读一遍,之前已提醒她:我读,她要跟着看,不该指读,而是只用眼睛,当然,我的余光必须确保她的眼睛跟得上。另外,瞬间听到的陌生字应该心里默读两遍,然后马上继续跟着我的节奏。读完后,让孩子开始读,对她依然不会的字,我等她猜想几秒后如果仍然迟钝便告诉她,顺便在上方标上拼音,标注时清楚地把拼音也读给她,也在下方用红点标记。之后,我们只看标记的陌生字,顺便举一反三把相关的字词组合也提一下,比如文中有:“表现”一词,孩子不认识“表”,我在旁边写出了“表扬、表演、表达、表格”,虽然她不见得都记住,但这种同类词组的曝光强化有益培养语感,起码“表”字不会忘记了。这种举一反三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把“己”和“已”顺便区别一下,还有多音字,比如“扇风”和“扇子”等等,这种拓展不包括在小学词汇范围,却对思维拓展非常有益,我不确定老师在课堂是否如此。

    日记的口吻是以孩子的,其实,这就是她的日记,只是过渡阶段由我代笔了,我不要求她会写,只要她能掌握课堂教她的词汇,在读日记时能认识就行了,因为辨识先于模仿。我料想将来她熟悉了日记体后,我会和她先练习口语,让她说当天干了什么,我帮她写,假如在用词或者造句上有错误或者不够连贯,我随即纠正。等到她的遣词琢句都熟练后,就尝试让她写了。这种训练和课堂教学并不冲突,只是更个性化些,每一个孩子情况不同,课堂一视同仁有好有坏,须家庭教育来弥补。只要和孩子同步,相信这种记录会持久下去,起初我是在个别纸上写一段子,后来觉得应该用本子的。而且,就日记本身作为留念来说,有什么比这更贴切的呢!《教育札记》有两种文体:像这里的大人的和如上的孩子的,某天孩子自己记录时,我就可以专心大人的,然后再把他们合订起来,岂止只是留念呢!


    2018年4月23日 –习惯

    在习惯的培养上,才刚刚开始。

    每天送女儿上学时,她总让我站在学校门口左侧和她拥抱一下再挥手进去,孩子黏人是自然的,我慢慢站在了不同的地方,离校门还很近,她也不在意了,以后再慢慢拉开距离。接她的时候我就站在校门口马路对面约20米远的地方,她也很开心,微笑中带着羞涩,有时调皮地藏在别人身后悄悄到我面前时给我个惊喜,这是最美的微笑。

    孩子的书包很重,什么科目的书都塞了进去,我好奇上午短短四小时的课怎么能学这么多,每次接她的路上忍不住想替她拿着,孩子说老师让她们自己背,那我就不操心了。每次都会路过滑梯,她又摘下书包递给我,一溜烟玩去了。我等着她,大概五分钟,她每次玩的顺序都一样,顺着回家的方向把各种体育器材试了一下,心满意足地拉着我的手继续走,路上告诉我上午发生的事情,有一次说得不清楚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什么?你再说一遍。”“嘿嘿,这是秘密,不告诉你。”

    回到家先换衣服,检查作业,我同时去外面买饭(恕我无能,无心做饭),这时两个人都饥肠辘辘,买的自然多了些,吃得自然鼓了些,由此带来的困倦近乎好几次打乱了下午的计划。假如孩子完成了作业,我本该例如之前说过的继续自己的教学,然而只短短半小时的作业也让我眼皮耷拉下来,我问她累不累,要不要一起睡一会儿,她说不,便找东西忙活去了。好在家里没有电视,她安静地摆弄小玩具、看有趣的图画书、或者做她擅长的画画。近来,我无意的怜悯种下了一个祸根,某天她想起不久前电影院的《女儿国》,说一上午都想着它,我思量满足她一下也好,尽早满足尽早收敛,便打开电脑让她看,自己去睡了。约么两个多小时后我醒了,发现她正看着其他的节目,我即令停止,让她去做些有用的事,可她困劲来了,一觉睡到爱人回家,她问我们下午都干了什么,我说“吃饭,看片,睡觉”,可想她听后的反应了。因此立下规矩:工作日不得动电脑,我于心不忍,私下和女儿约定,只要做完自己的事,每次只看一半也可以,可每次我都睡过了头,走出卧室时发现她立即轻巧地关上电脑,和我说“爸爸,我看完了。”,然后重复刚才的过程,直到爱人的唠叨。

    小孩子的自控力几乎没有,尤其在动画、神话的诱惑下,把它作为一次奖励也不好使,只要她做了一点就问“现在可以看片了吗?”,敷衍的习气似乎是天生的。近来忽然对钱感兴趣了,主动要为我干活“赚钱”,我说“你还小,不要想着钱,没有了爸爸会给你”,她还是扑腾地给我做,我说“那你把作业还有我要求你做的完成吧”,显然,这些要求挺多,包括练习钢琴、数学、读我每天给她写的日记、学校订的报刊、图书馆借的书、数学课外练习……她瞬间似乎直觉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便大事化小,问“只做完学校作业可以吗?晚上我再弹琴。”我越发觉得她有谈判的天赋,假如数学好一些,将来可以做金融,文笔好一些就能做律师了,可也惹得厌烦:学习怎可以为了钱?我便劝导“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自然会有奖励的。”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功效不大,换来的是拖拉和健忘。如此几周后爱人忍不住了,要明确法规,比如下午俩人只能睡一小时,起来做作业、数学、英文,还特意打印了一些模拟试题,把她单位的英文报纸也拿了回来,让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读给她。这么细致的干预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仿佛自己是个无能之辈。晚上也多了她的训导,我在弹钢琴时,她在旁催促孩子,“你要不要弹一弹,看你爸爸弹得多好,你不要学一学吗?”孩子很专心地做自己的事,似乎没听到,爱人继续嗡嗡着,我都弹不下去了,多了句嘴“让她玩自己的吧,我自己好好弹一会儿行不?”爱人一撅嘴,嘟囔着进屋了,我兴致未消,又弹了一会儿才进屋给她消气,顺便洗了点葡萄,这个很管用,不能只是说,带点礼物喂一喂。她说“不要当着孩子面顶撞我,会打消我威信的,有什么私下说。”我说诺。

    威信建立之一是通过榜样,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我们已有了这个习惯,比如阅读、写作,因此我乐此不疲地施展我的教学技巧,假如要加上读报纸或者准确地睡午觉,最好我先练一练。每个练习都需要时间,越长越精髓,根本不是为了孩子,而是自己。应该说,是孩子让我养成了习惯,他们并不自知,无形中学到的完全靠大人的品质,待到某天可以反思时,我们才开始有不同的习惯了。

    反复督促是难免的,几遍不停后就要拔气门了,生生断掉他们手里的活,我爱人这么做时好几次换来了孩子剧烈的哭闹,换成我还镇得住,但也见儿子逐渐不爽了,俩眼睛怒视我,激得我弹他脑瓜,不过生生阻止的事儿我也很少干,总是提前提醒,逐步逼近,答应玩到什么时候,到时间再延长10分钟,5分钟,到1分钟,然后就不必说了,拔气门。孩子其实没有时间的感觉,10分钟有多长?5分钟有多长?起码在10岁前不指望他们有感觉,这也是他们的幸福,无忧无虑,玩得忘我,睡得踏实,早上不情愿地醒来,咿咿呀呀的就是不动,慢慢清醒后又机灵了 ,我竟不愿意破坏这份悠闲,慢一点就慢一点吧,紧急的事压根别带他们嘛,假如是他们自己想要的,比谁都着急呢。他们无法在细微上形成习惯,让他们做完这个就不间断地做那个,这不可能,最好一次不要安排太多,孩子做完时还有些无聊,来回折腾几下又去做另一个了,做的慢、做不完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他们去做了,慢慢会快起来的。大人可以提前布置好一个格局,让他们做起来容易些,比如写字,纸、笔、本子放在顺手的地方,做完后也整理妥当,吃饭时应该把碗筷放在容易拿的地方,他们也会做。有一次儿子学会了用洗衣机,脱下他的两件衣服扔进去啪啪啪摁几下就呱咚起来,一会儿洗完了打开一看,全是泡沫,明显洗衣粉放多了,但不须告诉孩子,他有这份心就好。

    习惯和意志力的培养很相似,开始觉得难的如果习惯了也就容易了,不过小孩子更多是习惯,无意间教会他们,以后必有关键的时候来考验他们的意志力,这却需要坚实有益的习惯为基础。


    2018年4月27日 –图书馆

    下午本来在家呆着,无奈楼上的装修震耳欲聋,就差拿哑语和孩子说话了,我便果断地带她去图书馆。爱人一直提倡我们去图书馆,我说家里的书这么多、这么好,不必舍近求远,而今天算歪打正着,略过装修能和爱人邀功了。

    孩子不是第一次去,先在门口拿了一张宣传册子,还是泰米尔语的,说要给里面的图画涂上颜色,然后直奔孩子的书架去,我也趁机去成人书架找本书。实龙岗图书馆算小的,架子上没几本诚意的,干脆找一本小书,读读故事也好,然后找到孩子陪坐在身边。其他的家长都陪着孩子读书,有的还读得很高,因为是孩子角落,大家也不在意,我这位找了几本图画书津津有味地看着,也不怕吵,我则落个清闲,看着自己的故事。后来觉得也该给孩子读点什么,让她选,抬手就是本美国的漫画书,什么绿巨人、美国船长之类的,这怎么读,我根本不适应漫画书,责令换一本,抬手成了小孩版的“圣经”,好吧,读了起来,还挺容易的,让我想起房龙写的《圣经的故事》,读到一半,孩子闷了,换做其他事去,我提醒一次不见听就随她了,继续读自己的故事,一会儿后,她又回来让我讲“圣经” ,终于把一本书读完了,开花庆祝。

    她要换一本,我说“自己看吧,我读累了”,“那我们借回家看?”我说“不行,家里还有两本借的,你不读完就借回新的,这样不好。”,她的小眼睛委屈地看着我,我坚定着,继续催她“那我们现在回家看那两本,然后再来借?”她说好,但我补了一句“明天再来,今儿晚了,来了也关门了”,她的小眼睛又委屈了。几番谈判,终于放弃了借书的念头,我又为她读了两本华文小书,看起来她更喜欢。

    临走时忽然发现,我竟然把自己那本书差点读完了,这效率真是……以后一定要常来图书馆,这样就可以天天在朋友圈晒书了。次日,自己去了在国家图书馆一读书会的导读活动,近水楼台先得月,空闲时不忘去架子上收罗一本,等下次孩子还书时一并了,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此致

    lazytiger 留

    作者微信:lazytiger198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札记 四月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u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