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很多学习工具类书籍,而且很多理论基础都殊途同归,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的工具书。
学霸虐我千百遍,我待学霸如初恋。又来个外国学霸,而且还是名校学霸,再虐一次又何妨。好奇心作怪的我翻看了作者介绍、序言、导读及前言,结论是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播个小插曲:在写这篇文章时,突发奇想的想了解一下好奇心的机制,专业的心理书籍没时间翻看,于是找到一篇看似合理的解释,文章标题是《最容易引起好奇心的是什么?不能太熟悉也不能太陌生》,有机会写篇关于好奇心的文章,就当了解心理学了)。
接下来继续翻看目录,正如大部分工具书籍,目录部分基本上把书中的定义概念,逻辑技巧或方法套路进行了阐述,至少字面意思有了一定了解。此时的心理有些小失落,感觉内容也不过如此。不过脑中的些许疑惑还需继续寻求答案(正所谓问题驱动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如:
整体性学习法是什么?
为什么用整体性学习法?
如何使用整体性学习法?
作者把整体性学习法划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实现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又是什么?
作者把信息分为了五大类,学霸针对每一类信息又有何高招来处理的?
书中提到了N多方法技巧,这些方法的实现细节又是如何的?本书在“如何使用本书”章节中明确提到“该书是一本学习行动指南”,既然是指南一定有实操内容,那这些内容又是什么呢?
通过完该书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入手一本纸质版本,以便日后翻阅。该书的实操性还是不错的,值得实践学习。书中内容不仅解决了上述疑问,同时也让我对作者的思路、细节更加清晰。
整体性学习法是基于“信息在大脑里是怎么存储的”理论逻辑而建立的,所以该方法至少是科学的。(参阅原书26页)。
整体性学习法的顺序即科学又灵活,科学是因为符合人类认知过程,灵活是因为完成步骤不固定且可以自己补充个性环节。整体性学习法按照顺序的第一阶段是:获取阶段,书中把获取阶段主要问题的表现分为两种:(1)阅读和听讲速度慢;(2)需要反复阅读。针对问题书中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和记笔记的习惯。注意,解决办法的实操内容在书中第二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细展开,想了解细节还需要自己看书。
大多数学科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几乎所有信息可以分为五大类: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信息是行不通的,所以作者分析了每一类信息的难度和处理办法。
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解的是整体性学习法的策略即框架,在理解框架的基础上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一些技术即具体方法。如如何快速阅读?怎么做笔记?怎么做信息压缩?怎么做知识拓展?等等
除了介绍学习方法外,作者的一些观点让我有同感。如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适应期,例如学习某项新技术,一开始可能成绩会下降,一旦你度过了适应期,效率将会突飞猛进。而往往很多时候,适应期的暂时困惑催生了太多的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书中第三部分还介绍了高效学习的秘籍,个人认为很细节。如能力管理分为两步:(1)增加你的能力储备,(2)将你的日程表由线性化改为循环式的。增加能力储备提到了:每周运动3-5次,每晚睡7-8小时,多吃粗纤维和粗加工食物,一天几杯水,一天吃4-5次每次七分饱。书中最后一部分还进行了概念小结。
此书至此介绍完毕,也许会有人会讲,全篇文章即非拆书稿、也非读书笔记,就连书中简单的概念介绍都没有。本文用意在此,正如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还是自己读的有益。虽有些拆书稿和读书笔记也很有益处,不过难免会有断章取义或囫囵吞枣的弊端。本文如果能引起您对该书的一丝好奇或阅读的冲动,此文就有所价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