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出门早,地铁上,利用一小时的时间读完《稀缺》第三章——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延续前两章的写作方式,依然是举出大量的案例来诠释笔者的观点。
装箱子的例子,大箱子小箱子的区别让我们面临着到底是随意的装箱子还是思虑再三装箱子,大箱子装不满,带来边际成本,你想把余闲都装满,很可能装一些现阶段你用不上的东西,还沉,而小箱子,面临装不下的可能,需要把小件都放到衣服里面,毛衣什么的有可能装不进去。这就是有闲和没闲的区别。这个例子简单直接的让我明白了这个概念,但是深入的思考一下,既然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着权衡,我们培养一些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样不至于纠结,比如,我是一个经常出差的人,家里只有一个中型的箱子和简易的背包,而我出差的时候只装一部分需要的,比如内衣,带1-2套,脏了现场洗,干了穿,这样就不纠结了,想带书装不下就看电子的,把十分有价值的必备品带上就好。
这一章还有买大衣的例子,量力而行,能负担得起就买,负担不起就要增强自己抵御诱惑的能力了,买完就后悔属于减少失调感型消费者,伴随着冲动购买,入股他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我想日后能够记住量力而行也是件好事。
书中开头说,忙碌的人稀缺的是时间,穷的人稀缺的是金钱,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不断的做权衡不断的做规划才不至于使我们时时都处于纠结的境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