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期以及到六个月的婴儿期,婴儿和主要带养人之间处于绝对信赖的状态,婴儿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其在5到6周的时候,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信,3到4个月的时候,婴儿出现愤怒悲伤,在6到8个月左右,会有对陌生人的焦虑和分离焦虑!
渐渐的进入到了相对依赖期,在相对依赖期,会出现由克莱因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她开拓了对一个人最早期心理状态的研究,对刚出生的婴儿的心理状态进行的研究,即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种
偏执分裂位置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应对机制,主要用于感知到事物的复杂程度超越可以理解的程度的时候,需要通过简化信息的方式来整合信息。保证脑袋心灵不受冲击冲突!
比如,我小时候在看枪战片的时候,因为无法理解整个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又受不了战争的刺激场面,需要缓解焦虑恐惧的感受,就会不停的问身边的大人,电视里面的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让我感受好一些!
因此分出好坏,只关注局部,这就是偏执分裂状态!
乳房是婴儿的第一个客体,婴儿会认为有两个乳房,一个能够分泌乳汁的是好乳房,那时候他是快乐开心满足的,另外一个就是坏乳房,吃不到乳汁的乳房,会让婴儿暴怒,愤恨和哭喊,会认为自己被迫害了!
这种状态(偏执分裂)大概持续快一年,婴儿生理和心理都慢慢的发育,单单的乳房已经不能满足婴儿对于世界的渴望与探求,婴儿会对母亲这个人有了更多的迷恋(妈妈这个人成为了客体),妈妈带给他好与不好的感受,他知道,这些都是妈妈带给他的此时进入二元关系中!
婴儿对母亲充满了爱,当母亲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时,他虽然对母亲会有不满和愤恨,但是因为有对母亲的爱,又会让他们难过和内疚,这意味着。婴儿有了共情的能力,当婴儿有这一能力的时候,好的内在客体关系就稳固的建立起来了,安全的感觉慢慢代替被迫害的感觉,至此,抑郁位置!
俄狄浦斯期
婴儿出生和妈妈关系最紧密,是共生关系,然而,这种共生关系如果不能被分化被中断,婴儿就很难发展出自我,这时候二元关系就必须要发展出三元关系,同时随着孩子渐渐的长大,父亲也行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到关系中去,于是,父亲,母亲,孩子进入了三角关系,这种三角关系,是两两对应的关系,就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这种关系既独立又紧密相连,同时,作为男孩子,再和父亲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会有将爸爸视为“情敌”的感觉,会想要干掉父亲,同时又会想到父亲能看出来自己想干掉他,这时候就出现了阉割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