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能让你想到什么?

图的原配文是这样的:生活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我的感觉却偏偏不上道。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嘛,不过图还是深深触动了我……
乍一眼看去,三个和尚挑一桶水,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可燃励志之火、可熬蒙汗鸡汤,留给我的却是彻悟后隐隐的痛,为那些荒废迷失的岁月,也为自己的重生……
我要先给这仨和尚做一下标记,以便诸君可以在文中提及他们时顺利地锁定目标。最下面的我们叫他“沙弥”,骑在他头上的可以叫他“执事僧”,最上面的当然就是“住持”。其实这与图的初衷定是相悖的,因为图中三个人似乎是老中青三代。但这与我的思绪无关,我只想说自己的故事,图画不过是借景抒情的“景”、借物咏志的“物”而已。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一生只能做沙弥,我也是,沙弥没有任何方向感,也不会有负罪感,(我所说的“沙弥”并不实指某个个体,只是泛指一个阶层而已)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理想有抱负,但这与一个集体的发展和走向无关,与大局无关,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沙弥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住持”的方向感、按照“执事僧”的上传下达重复自己的脚步。他们对前途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其实是自己、是无数的和自己一样的小“沙弥”在支撑着这个团队负重前行。
我做“沙弥”很多年,做“沙弥”我是优秀的,步幅匀称、脚步扎实,我就是那个有理想的“沙弥”,我的理想是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做更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像一个“行脚僧”一样盲目地前行。后来,我的理想实现了,我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现在的我可以被称作“执事僧”,我心安理得地骑在了“沙弥”的脖子上。
做“执事僧”我也是认真的,承上启下的职责让我不得不用水蛇一样的腰身时刻保持上下的平衡,化解“沙弥”脚下的颠簸,顺势保持“住持”的平稳与舒适。这一做就是十年,“住持”换了一批又一批,而我还是“执事僧”,但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执事僧”,十年来的经历让我成熟了很多,我可以看清前路的一切,“住持”们的人驭之术在我眼里不过是孩童般的把戏而已,我开始厌倦这种寄生虫般安逸却又颓废的生活,不停地反问自己,这十年我就像一个幕僚,究竟做了些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于公,我谈不上任何贡献而言,其实也不仅限于我,我们所有的这些人,包括我们的“庙”,即便马上从地球上消失,也不会给世界带来任何损失;于私,目前的生活已全然背离了我的初衷,我却为此放弃了自由、梦想、甚至尊严,我又重新变得傲慢而敏感。我决定找回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尊重内心的感受。
我拒绝了所有的挽留,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沙弥”的队伍,这里才是我的世界,从里到外的释放,从头到脚的放松,真实而又亲切,我可以自由的呼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慵懒、可以任性,一种奇妙的回到家的感觉,久违了,真实的我……
嬉笑怒骂皆由性,放荡不羁随本心。
网友评论